2022-01-12
蓓兒・帕瓦
為了達到最理想的健康狀態,治癒疼痛以及減低焦慮與疲倦感,我們必須學著管控慢性壓力。為了我自己以及患者們,我發展出這套重組健康工具箱,用來幫助大家,找出各項症狀與心理和情緒的關係。你還能用它們來整合所有的身體系統,運用心靈、大腦和身體連結原則去開創最理想的健康人生。
閱讀更多
2021-12-17
李易紓
金馬影帝陳松勇(勇伯)周五(12/17)病逝林口長庚醫院安寧病房,享壽80歲。他是在一個多月前身體不適住院治療,原本醫師評估洗腎仍可維持生命,但陳松勇決定要讓自己「好好走」,臨走前意識清楚。
閱讀更多
2021-06-18
Ariel何思瑩營養師
這波第三級警戒,後期勢必會有更多醫療需求,不論是健康、亞健康,或者已有慢性病的人,皆可能因為待在家、久坐,而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1-06-17
凱薩琳.尼可萊
請這麼想著:你的內在擁有慈悲心與同理心(每個人都有),但有時被你收在地下室的某個箱子裡,當你需要的時候,可能無法馬上拿出來。
閱讀更多
2021-06-11
林靜君談心室
疫情籠罩陰影未散,愈來愈多的人說,「壓力好大!」病毒環伺威脅,媒體大肆宣揚死亡率的問題,買個菜要全副武裝,不然就是被罵沒事不要趴趴走,居家遠距辦公,一家幾口窩在屋子裏,沒事看久了也煩躁,工作不曉得還能不能保,疫苗一天到晚有人吵……。
閱讀更多
2021-06-04
凱薩琳.尼可萊
我到瑜珈教室的時間滿早的,有點不可思議,因為我一整天的事情進度一直落後。從醒來的那一刻,我就覺得有點累,情緒低落,整個早上和下午做工作和家事都笨手笨腳的。我一直忘東忘西,掉東西,覺得越來越討厭自己。我需要休息,想著到瑜珈教室,在安靜昏暗的空間裡躺在我的墊子上,就是我今天的動力。
閱讀更多
2021-06-02
凱薩琳.尼可萊
夏天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就把這個地方記在手帳上,因為知道,到冬至時,我們會需要一個避冬的地方。
閱讀更多
2021-05-24
提姆・戴斯蒙
不完美的美是艱難時刻的救生圈。那時安妮才剛從醫院回家,一開始她也是在夜裡不適所以去了趟急診室,沒想到這一待就是七天。過去一週,我白天在醫院照顧安妮,看著她的身體努力承受難以忍受的疼痛;夜裡舟車勞頓回家照顧兒子,哄他入睡。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付出所有的自己,然後看著自己無法保護所愛之人免於苦痛。那七天真他媽的苦不堪言。
閱讀更多
2021-05-24
提姆・戴斯蒙
這個轉化痛苦回憶的方式其來有自,紮根自現代科學研究的人性理論。這套理論側重兩個主要的問題:首先是動機是什麼?其次是人類如何化動機為行動?
閱讀更多
4/ 10
第 4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