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周冠男
散戶投資人喜歡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是全球性現象,不是台灣投資人獨有的迷思,投資標的配發現金收益時,投資人會非常「有感」,畢竟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相較於股票、債券、選擇權和期貨等每天本金大幅震盪、搞不清楚到底有沒有「賺到錢」的金融商品,投資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能收到現金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這正是心理偏誤的具體呈現,為什麼一定要拿到現金才是有賺錢,難道股票和債券帳戶裡還沒變現的錢不是錢嗎?
閱讀更多
2024-11-18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你想像中的老年生活是什麼樣子?臺灣面臨高齡少子化、醫護人員短缺等問題,促使「健康老化」意識抬頭,但如何更有效的預防疾病、延緩老化?透過AI結合醫療,帶動各式銀髮商機蓬勃發展,讓好好變老不再是件難事。
閱讀更多
2024-11-06
郭美懿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據疾管署統計,全台65歲以上國人每週仍有逾500人死於肺炎及流感,而隨著秋冬到來,包括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都將進入大流行期,民眾更不可掉以輕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民眾應加速接種疫苗,特別是熟齡與罹患三高、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另外,新冠疫情加重「超級細菌」增長,民眾除了接種疫苗,減少感染機會之外,也應該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不當使用而助長抗藥性細菌的增長,陷入「無藥可醫」的困境。
閱讀更多
2024-11-05
胡肇芳 整理
擁有145萬受益人、有「國民ETF」之稱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00878),剛宣布每股預計配發0.55元,投資人數一舉超越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成為全台最多人投資標的。盤點市場投資人數前10大ETF,依序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元大美債20年(00679B)、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而理財專家楊倩琳在臉書指出,00878成分股的權重分配較均衡,投組中有近65%的電子股,如聯詠(聯詠)、廣達(2382)等受惠AI浪潮的企業也是成分股。同樣持有逾2成的金融股,包括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等兩大金融巨頭,「開心長期持有00878多年,一直都有令人安心的配息成績」
閱讀更多
2024-10-22
今周學堂
現今社會有許多人看似擁有高收入,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其實可能陷入了「精緻窮」和「月光族」的財務困境。存不了錢除了收入有限、慾望無窮,也因為物價房價高漲,長遠的財務規劃太遙遠,還不如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和享受的心態所影響。結局就是沒有足夠的存款或資產,財務壓力迎面而來。其實,這些問題與財務管理能力,就是「財商」的高低。
閱讀更多
2024-10-21
胡肇芳 整理
台北市1名15歲少年上週四(10/17)無照駕車,「油門當煞車」失控撞進小吃店釀3死2傷,3個家庭也因此破碎。這名闖禍的少年被依過失致死罪移送,士林地院少年法庭週五(10/18)訊問後裁定收容,並解送法務部矯正署少年觀護所,死者家屬也對少年提出過失致死告訴。外公返國後到案說明,他說自己把鑰匙放在很隱密的地方,不知道外孫把鑰匙拿走,外孫都沒有跟他說,外公也說「會向死者家屬道歉。」他的父親日前現身鞠躬道歉表示,「對不起大家,我不會教小孩,我會為我兒子負責」。對此,律師林智群在臉書發文指出,「小孩成年之前,父母負連帶責任」,強調「要好好教啊!」,另外,車主為少年外公,也將通知到案,依過失致死罪函送士林地檢。靖娟基金會則認為,無照駕駛肇事逐年攀升,台灣對無照法令罰則過輕,「代價不痛不癢」,近5年無照駕駛涉入交通事故案件每年平均4萬起以上,造成約7萬人死傷,且案件量成長幅度高達約22%,顯示我國無照駕駛違規事故的嚴重惡化。
閱讀更多
2024-10-14
郭美懿
別讓家人陷入「救與不救」的煩惱與道德綁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0年通過,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2024)年9月為止,我國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分析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最大宗落在60~69歲、達16427人;其次為70~79歲(13070人)與50~59歲(12230人)。觀察也發現,過往簽署安寧意願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族群,但今年4月起開放健保卡線上簽署之後,20~29歲年輕族群表達安寧意願則出現上升趨勢,顯示大眾對「善終」更有概念。
閱讀更多
2024-10-14
黃靖文
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上路,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5年多來累積8萬多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只是,若以我國成年人數來推算,簽署比率還不到1%。《病主法》最大推手、前立委楊玉欣,本身受罕病所苦。她說明,人生充滿無常,我們都會無法預期何時遭逢意外,在意識清楚時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是立刻要做的事」。她認為,接受、拒絕醫療行為是基本人權,政府應全額補助預立醫療決定的諮商費用。前身為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現在於第一線推廣預立醫療決定的為愛前行基金會副執行長邱宇晨坦言:「在台灣,即便是年過六旬的退休族,都認為自己離生死議題還很遠,更遑論年輕族群。」(原文刊載於2024/8/20, 數據 更新時間為2024/10/14)
閱讀更多
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2024-09-26
劉詩瀚
沛君(化名)從小就跟爸爸的感情特別好,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與最小的孩子,總是得到爸爸最多的關愛,但爸爸的關愛並不是寵溺,他不會過度保護沛君,反而希望沛君多去嘗試各種事物,因此常常陪著沛君去挑戰新事物,培養出沛君勇於挑戰的個性。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