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李易紓
不少民眾都有指甲周邊又紅又腫的經驗,就是俗稱「凍甲」的甲溝炎。慢性甲溝炎的成因是長期、反覆接觸刺激性物質及過敏原,例如清潔劑、水以及化學物質等等,好發於家庭主婦、醫事人員、廚師、清潔人員、美髮師。但疫情期間,民眾更加注重 手部 清潔、洗手次數變多、時間變長,因慢性甲溝炎而上門的病人增加,不再僅限於特定族群。
閱讀更多
2022-01-12
數位內容部
Omicron來勢洶洶,國外感染科專家紛紛示警「一般口罩不夠用要戴N95口罩?」今在疫情記者會中針對記者提問此事,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表示,目前日常生活不用戴到N95口罩,應該留給觸碰到高風險場域的人。
閱讀更多
2021-11-25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女人的第二張臉,指的就是「手」,女性如果經常手冷,皮膚容易紅癢、粗糙、脫皮,臉上也常常會是蒼白無血色。手冷在中醫看來是虛寒症,最常見的原因是身體陽氣不足,也就是陽虛。由於「陽不達於四肢」,溫煦功能減弱,不能溫暖全身,人就會怕冷,並且末梢血液循環差,導致手冷腳冷。
閱讀更多
2021-08-05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手腕痛、手指麻的人越來越多,痠痛藥膏、貼布、止痛劑都出動,卻只能一時舒緩很快又發作,這是因為過度使用 手部 ,重複動作,反覆用力,長期增加手腕的壓力,因此手腕肌腱炎、腱鞘炎,筋膜炎成為最常見的 手部 傷害。
閱讀更多
2021-05-17
林暐鈞整理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台灣,至17日止,連3天累計新增719例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案例,指揮中心呼籲,防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視同作戰,減少獵巫,全面一同合作共同對抗疫情,努力讓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數降低,甚至確診歸零。為防範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再急速攀升,以及圍堵確診人數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在四處流竄,指揮中心於5/15日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確診重災區雙北市升級3級警戒,其他縣市則多以準3級謹慎看待,盼能強力遏止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攀升。而許多民眾也開始擔憂自己是否曾接觸過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者,或自己其實已經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指揮中心、專業醫師也已提供完整應對措施,盼全民一同配合,過度國難,守護韌性島嶼台灣。指揮中心指出,如今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連日暴增,呼籲民眾做好防疫,若出現包含:喘、呼吸困難、持續胸悶胸痛、頭暈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指甲床發青以上症狀,應立即撥打119、衛生局或1922通報,採取快篩與就醫方式,調查是否為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民眾如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或接觸過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個案,應全程配合相關單位指示,勿擅自行動,以免增加自身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風險!
閱讀更多
2021-05-11
李易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因應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致社區感染風險增加,為防範發生持續社區傳播,自即日起至6/8共4週,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並對於個人及外出、集會活動、營業場域、大眾運輸實施相關限制措施如下:
閱讀更多
2021-05-05
陳炯瑜醫師
母親節將至,王先生才發現媽媽最近手無力且發出疼痛訊號?她的手變得容易無法握拳、伴隨麻痛感,連拿筷子的力氣都沒有……回想起自己老婆生完孩子後,由於產後還要回到工作崗位,因此孩子就交給媽媽來照顧,在長時間抱孫子、煮菜切菜這一連串的關節過度用力之下,使 手部 關節疼痛感加倍,表示連睡夢中都疼痛不已。
閱讀更多
2021-04-14
加藤惠美子
姿勢良好,總是笑臉迎人的人是最棒的。光是看到感覺就很好。穿在身上的衣服請不要皺巴巴的,注意服裝得宜美觀。良好姿勢對於提升自我涵養能發揮絕佳效果。即使已經養成姿勢不良的習慣,還是能靠自己恢復良好姿勢。只要加以察覺並隨時將自己調整回正確姿勢、反覆練習,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建立「維持良好姿勢」的習慣。一旦恢復良好姿勢,不良的姿勢反而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維持良好姿勢,也是為了健康著想。如果能恢復良好姿勢,看起來就會健康又美觀。動動你的胸小肌,嘗試鍛鍊一下吧。
閱讀更多
2021-03-22
李易紓
不少人常肩頸痠痛,肌肉緊繃疲勞,進而有頭痛現象發生,卻往往只靠藥膏或痠痛藥布緩解疼痛感,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最後甚至出現手麻無力的狀況。醫師說,這有可能是脖子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的頸椎間盤突出!初期可用藥物及復健治療,但約有1成患者會因嚴重壓迫神經需動手術,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6/ 22
第 6頁,共 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