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工具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10大癌症殺手》85%胰臟癌患者發現已晚期!注意8症狀,醫師:6族群每年應健檢至少1次

tCol 2023-07-11

趙閎毅

10大癌症殺手》85%胰臟癌患者發現已晚期!注意8症狀,醫師:6族群每年應健檢至少1次

據衛福部111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排名第7,胰臟癌死亡人數 2,769 人,較110年上升4.1%,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11.9人,也比上一年度上升4.8%。若與 101 年比較,短短10年間,胰臟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 67.1%及 66.8%,順位由第9位上升至第7位。胰臟癌有「沉默的隱形殺手」之稱,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自身難以覺察異常,即使出現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道不適而忽略。資深藝人巴戈於2021年9月罹患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隔年2月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7歲,從發現到癌逝僅短短半年。這幾年不少名人死於胰臟癌,包括前駐泰國大使李應元、國民黨議員唐慧琳、金鐘最佳男配角張國棟、體育主播傅達仁、資深名嘴劉駿耀等人,都因胰臟癌病逝。

閱讀更多

B型肝炎恐爆肝、易致癌!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解析,胃腸肝膽科專家圖文懶人包

tCol 2023-07-11

照護線上

B型肝炎恐爆肝、易致癌!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解析,胃腸肝膽科專家圖文懶人包

「B型肝炎的治療已進步很多,可以有效降低病毒量,避免急性肝炎發作。」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范泉山醫師指出,「有好幾位B型肝炎患者,病情本來控制得相當穩定,但是因為COVID-19疫情,而沒有回診,在中斷治療後就出現腹痛、黃疸、茶色尿,抽血檢查發現是猛爆性肝炎,差點丟掉性命,相當的慘烈。」

閱讀更多

總有一天會死,所以要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5個方法活得有目標,在離世後留下長存的正向遺產

tCol 2023-07-10

ChatGPT

總有一天會死,所以要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5個方法活得有目標,在離世後留下長存的正向遺產

「死亡不可避免」是生命的一個基本事實。而接受這個事實,對於如何能建構出有意義與目標的生活來說,則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 工具 。這裡提供一些技術,讓你可以在「必定會死」的前提下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攝護腺癌遲早成男性癌症第1名!泌尿權威邱文祥:50歲後必做一件事

tCol 2023-07-04

鄭閔聲

10大癌症殺手》攝護腺癌遲早成男性癌症第1名!泌尿權威邱文祥:50歲後必做一件事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前列腺(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則同樣位居第五位,長期觀察排名更有往前趨勢,近40年來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約70倍,死亡率則加約20倍,並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近年不少名人飽受攝護腺癌之苦,包括藝人余天、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衛教專家潘懷宗、以及作家李家同等;而太電前董事長孫道存更在2021年因攝護腺癌惡化離世。攝護腺癌是個進展緩慢的癌症,早期沒有症狀,許多患者在發現攝護腺癌時,常常已經進入晚期,甚至轉移到骨頭、肺臟、肝臟、腎上腺等處,會出現骨頭轉移、內臟轉移的,屬於進展較快速、惡性度較高的高風險攝護腺癌。想要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新光醫院董事、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邱文祥表示,有一種很好的血液腫瘤標記「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固定抽血檢驗,當PSA異常升高,下一步就是要進行攝護腺切片,因為第一期攝護腺癌的10年存活率可達95%,如果早期發現,就不必擔心會死於攝護腺癌。(原文刊載於2021/3/10,更新時間為2023/7/4)

閱讀更多

保險太貴、金價太高、定存被通膨吃掉…退休理財還是買股票好!施昇輝:「這樣買」穩賺現金入袋

tCol 2023-07-04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保險太貴、金價太高、定存被通膨吃掉…退休理財還是買股票好!施昇輝:「這樣買」穩賺現金入袋

絕大多數的人在退休後,還是對自己的經濟狀況不太放心,仍需要透過投資來增加生活的安全感,但該投資什麼呢?首先,絕對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拿去銀行存起來,因為就算最高的定存利率,都無法打敗每年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我建議留下兩年的生活緊急預備金存在銀行,其他都該進行較積極的投資。

閱讀更多

長者最怕骨刺、骨鬆和關節炎!醫:從日常預防保養做起

tCol 2023-07-03

NOW健康

長者最怕骨刺、骨鬆和關節炎!醫:從日常預防保養做起

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以及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共同於6月初舉辦健康公益講座,邀請到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發副院長陳志華醫師以「樂齡族骨頭關節健康保養」為題進行演講,讓年長者對保養骨骼的健康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閱讀更多

不菸不酒、不煮飯還是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上路1年救531個家庭

tCol 2023-07-03

郭美懿

不菸不酒、不煮飯還是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上路1年救531個家庭

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19年,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當時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2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上路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四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1.1%,減少近7個百分點,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閱讀更多

現實中「做自己」很難,染上旅行的癮,不再顧念不重要的人事物!畢竟此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tCol 2023-06-29

謝雪文(雪兒Cher)

現實中「做自己」很難,染上旅行的癮,不再顧念不重要的人事物!畢竟此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流浪四百天踏上返鄉的路不到一個月,旋即訂了飛往東京的來回機票,朋友說:「過去一年怎麼還玩不夠嗎?不好好存錢,怎麼又要出門花錢?」我回:「一旦染上旅行的癮,即便再窮都要旅行。」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tCol 2023-06-19

陳晉興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 工具 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閱讀更多

不菸不酒不煮飯,30歲護理師竟得肺腺癌!偶爾咳嗽頭痛才做檢查:「多花8千元救自己一命」

tCol 2023-06-13

胡肇芳 整理

不菸不酒不煮飯,30歲護理師竟得肺腺癌!偶爾咳嗽頭痛才做檢查:「多花8千元救自己一命」

肺癌在台灣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2021年就約有1萬名患者死於肺癌,但其實只要透過早期篩檢,就能提高肺癌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才被網友票選為「全台最正護理師」之一的正妹護理師雅薇,驚傳罹患肺癌,她在IG透露,自己不菸不酒且家族沒有人罹患肺癌,「我才30歲,為什麼會得?」雅薇表示,如果今年沒有自己加做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就算每年X光檢查也看不到,「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她呼籲,該自費的就花下去,好好對待自己。衛福部自2022年7月1起,即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肺癌免費篩檢、肺腺癌免費篩檢),提供肺癌、肺腺癌等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讓台灣成為全球第1個針對具肺癌、肺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肺腺癌篩檢)的國家。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