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2024-09-26
劉詩瀚
沛君(化名)從小就跟爸爸的感情特別好,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與最小的孩子,總是得到爸爸最多的關愛,但爸爸的關愛並不是寵溺,他不會過度保護沛君,反而希望沛君多去嘗試各種事物,因此常常陪著沛君去挑戰新事物,培養出沛君勇於挑戰的個性。
閱讀更多
2024-09-25
劉詩瀚
小時候曾寫過的作文題目「我的媽媽」,繁蘋(化名)依舊記得當時寫下: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媽媽一樣,當一個有活力的魔術師,總能做出美味多變的料理,更有一雙善於編織的魔手,舉凡衣服到玩偶,只要提出來,媽媽總能想出辦法,就像變魔術一樣。
閱讀更多
2024-09-24
劉詩瀚
熟練地翻著荷包蛋、烤土司,加上水果點綴,一旁的牛奶才剛微波好,一天二人三餐四季,就是現在生活的寫照,手做早餐是美雲(化名)年紀漸長後養成的習慣。
閱讀更多
2024-09-23
黃靖文
台灣2025年就要步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台灣將有逾半人口,都是45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這也代表就業市場會徹底洗牌。因為少子化,許多企業面臨缺工潮,另一方面,卻缺乏招募中高齡求職者的經驗,更別說留住他們。「數位職能不足」、「體力衰退」等,這些都是各界對職場中高年級生的偏見,更讓不少企業主誤以為,中高齡求職者總是「離職率高」。104人力銀行建議,在招募中高齡就業者的同時,也應同步改善職場環境。知名 居家 用品商IKEA,在2020年開始大量招募中高齡就業者,同樣碰上留任碰壁的問題。改善職場環境後,台灣IKEA的中高齡員工留任率,已經提高到6成之上,比去年提升了近30%。
閱讀更多
2024-09-19
劉詩瀚
「妳媽媽跌倒了正在醫院,只有爸爸一人在旁邊,可以盡快過來嗎?」小雅(化名)接到電話愣了一下,隨即慌張地收拾包包衝出公司。
閱讀更多
2024-09-05
楊寧茵
「如果讓我在這裡住到人生的最後一刻,我願意!」— 高雄前金區大同社宅銀髮住戶 吳衡英我幾次到「林投好客廳」都會遇到人稱「衡英阿姨」的吳衡英,她總是很熱情地招呼來訪的客人,或者協助弘道的工作夥伴張羅好客廳的大小事,還在「共生祭」時負責擔任導覽長輩,每天帶好幾團分享社區大小事,「說不累是騙人的,但真的很開心!」我原本以為她一定本來就是一個活潑外向的人,結果她說:「其實我很內向的,是天天來好客廳改變了我!」
閱讀更多
2024-09-04
郭美懿
據勞動部2023年統計,台灣勞工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3歲,雖然60後體力、精神不若青壯年,但經濟上有更多餘裕,也更懂得取捨,揀選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日本擁有1.75萬人追蹤的YouTube頻道「60後的幸福生活(60歳からの幸せライフ)」,就分享了3個人生智慧,幫助大家在步入熟齡後擺脫身心負擔,過得更清爽!
閱讀更多
2024-08-26
黃靖文
「多數病患恐懼的不是死亡,是未來會怎麼活著!」全台首位罕病立委、現任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她同時也是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手。19歲那年楊玉欣突然跌倒爬不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身體的癱瘓處會逐漸從遠端肌肉向內擴散,且無藥可醫。罹患罕病,讓楊玉欣比一般人更早體悟到生死,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病人」,無常隨時會降臨。
閱讀更多
2024-08-12
郭美懿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 居家 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