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林靜君談心室
芊芊的先生幾年前得憂鬱症,她耗盡洪荒之力想讓他快點好起來,往往不被領情,偶而委屈和他起衝突,卻又自責為何要和患者計較,來來回回過程中,芊芊壓力山大,開始失眠、食慾變差,覺得自己也憂鬱起來。
閱讀更多
2022-11-07
呂秋遠
媽媽生病了,找不到任何原因。跟所有的老人家一樣,一開始都先是跌倒,走路也有些不方便。經過醫院治療以後,看起來好轉,但不明疼痛不斷的襲擊她。接二連三的醫院複診、檢查,都找不到原因,她的心情越來越糟糕,經常哭泣。最後,甚至連下床都無法,或者說不願意嘗試,她就是疼痛。
閱讀更多
2022-08-29
張明志
有一位爺爺八十四歲,得到第三期的惡性淋巴瘤,起初病得嚴重,腹水、肋膜積水、裝著氧氣管,在醫院接受化學治療。他育有三男、三女,除了最小的兒子在美國外,其餘都在臺北。所以子女們成立照顧群,除了僱請看護工外,他們兒女與媳婦分成四組,白天夜晚輪流換班照顧。而且還有一本病房日誌,每隔二十分鐘登記爺爺的狀況,例如:何時打化療、何時輸血、三餐內容與健康食品為何,化療藥水、排便狀況等詳細記載,完全不亞於護理紀錄。因為二媳婦本身就是護理師,每次輪班的人都可以清楚爺爺目前的狀況,以及治療上的進度,包含何時檢查,又該注意什麼。
閱讀更多
2022-08-19
呂佩芬
編按:資深藝人余天39歲女兒余苑綺因大腸癌擴散,昨(8/18)日傳出病情不樂觀,余天一家人也急奔醫院探視。問及余苑綺病情,余天哽咽說:「她用比的(手勢)叫我讓她走,我怎麼捨得,我怎麼可能讓她走,我說不可以,怎麼可以這麼殘忍!」隨即崩潰痛哭。許多人面對親人走到人生最後一刻,往往難以放手,甚至拼命用維生機器來延續患者生病,卻無法讓病痛痊癒。在台灣,死亡一直都是避諱的議題,長期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陳榮基醫師說,協助親人很安詳走完人生最後這一段路,才是能給的最好祝福。(原文刊載於2022/3/3 ,更新時間為2022/8/19)
閱讀更多
2022-06-30
郭美懿
真愛跨越生死,甚至是捐出自己的腎臟給對方!41歲的鄭吟豪曾是花蓮南區方圓百里內唯一的婦產科醫師,長年守護偏鄉病患性命。但他在9年前因免疫疾病導致腎功能異常,近幾個月已來到洗腎臨界點,為使偏鄉醫療不中斷,他思考後與妻子討論活體移植,妻子吳宜玲第一時間就決定捐腎救夫,術後兩人恢復良好,鄭吟豪也回到崗位繼續為鄉親服務。
閱讀更多
2022-05-06
Icu醫生陳志金
「我爸月初才做完全身檢查,一切都很正常。人好好的,怎麼會變這麼嚴重?」
閱讀更多
2022-04-01
照護線上
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從小血管開始,比如說像眼睛,還有就是腎臟,還有腳底一些循環不好,那一些大血管的病變,比如像是一些腦血管,或者是心臟的疾病。
閱讀更多
2021-06-15
李易紓
「全國和雙北專責病房和專責ICU收治人數都緩降,特別要跪謝新冠第一戰神-亞東台姐團隊!」疾管署副署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口中的「亞東台姐團隊」,承擔全台11%的ICU重症收治數,開出58床專責ICU,遠超過衛福部對各醫院加開20床專責ICU的要求。誰是台姐?她是亞東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醫師,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研討會上,被其他醫師形容是「台灣抗COVID-19第一戰神」。張厚台畢業於台大醫學系,在亞東MICU已經20年了。
閱讀更多
2020-10-12
洪雪珍
千萬不要因為孝順,忘了自己,耽誤自己的前途與人生,這應該不是父母樂見的結果。
閱讀更多
3/ 5
第 3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