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8
郭美懿
水果含有豐富 植化素 ,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能調整免疫力,還能抗老、防癌,飲食上不可少。只是水果糖分高,攝取過多也可能引發肥胖、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那水果不甜,就代表熱量低嗎?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日前在粉專發文表示,一般人吃水果,常會陷入誤區,以為「水果甜=熱量高」,其實水果越甜,不代表熱量越高!
閱讀更多
2023-04-17
李偉文
食物浪費是近年國際上很夯的議題,除了產地和賣場就被丟掉的食物外,臺灣丟棄的廚餘中,百分之九十是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這些我們不習慣吃、被扔棄的皮與葉子、根、莖,大部分比煮食部分含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呢!
閱讀更多
2023-04-12
郭美懿
國人外食比例接近7成,尤其早、午餐比例最高,但用餐「老是在外」往往吃進過多油脂與醣類,又因蔬果攝取不足而缺乏膳食纖維。營養師李婉萍提醒,缺乏膳食纖維易導致便秘、累積毒素,可透過高纖蔬果補足,除了地瓜葉、菠菜等「深綠色蔬菜」,牛蒡、香菇、黃秋葵與苦瓜的排名竟然遙遙領先。
閱讀更多
2023-04-06
游能俊, 黃惠如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3-03-01
郭美懿
台灣口罩令已放鬆,加上國境解封,出國旅遊的人傾巢而出,來台旅遊的觀光客也逐步成長。不過疫情雖然緩和,病毒仍不斷變異中,營養師高敏敏提醒,不是染疫過後就有「無敵星星」,民眾要當心二度確診和感染其他變種病毒,她建議補充7項關鍵營養素,鞏固好自己跟家人的免疫力。
閱讀更多
2023-02-26
郭美懿
高齡者是新冠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但在彰化卻有一位98歲徐姓阿嬤,染疫後不但症狀輕微、順利康復,更稱自己在確診前已10多年沒生過病了。阿嬤透露自己的長壽秘訣,僅僅是遵循老一輩的話:「著愛減呷肉,多呷菜」,少肉多菜就能活得超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2-21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營養室 黃瓊慧營養師
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石。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及每天至少睡足6~8小時,減少不必要的睡前滑手機時間,確保較佳的睡眠品質,都可以提升我們的免疫力。而飲食是另一個提升免疫力的好方法,其中又以地中海飲食最受推薦,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以及確診後盡速恢復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1-19
HEHO健康網
台灣外食的選擇多元且便利,對於分秒必爭的上班族來說是一大福音,但是三餐在外大多以肉類為主,攝取蔬菜水果機會很少,有時甚至只喝手搖來果腹。長期累積下來的高脂肪及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是罹患大腸癌的溫床。
閱讀更多
2023-01-19
HEHO健康網
更年期簡單以三個階段區分,一般女性約在 40 歲進入更年期前期,但現在生活壓力大,有些會在30 多歲就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如月經開始出現不規則、睡眠品質不佳、眼睛容易乾澀等。進入中期容易有「萎縮性陰道炎」,陰道出現乾澀、鬆弛、頻尿等。直到後期,開始有慢病疾病問題出現。
閱讀更多
2023-01-18
Heho健康 記者黃慧玫
根據衛福部 109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2020 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排名第7,在女性癌症死因上則排名第5,不可不慎。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因為在早期時幾乎無症狀,所以難以察覺,即使少數出現症狀,包括食慾不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背痛、血糖升高、體重下降、黃疸、脂肪便等,也容易與腸胃或背部問題混淆,而難以早期確診。許多名人因胰臟癌過世,如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資深名嘴劉駿耀、聯安創辦人李文雄、體育主播傅達仁、新北市國民黨議員唐慧琳等,令人不勝唏噓。
閱讀更多
2/ 11
第 2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