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郭美懿
台灣國寶級雕刻家朱銘日前驚傳久病厭世,在士林住家自輕生身亡!據悉,85歲的朱銘晚年慢性病纏身,需要定期就診服藥控制,曾多次向家人表達負面情緒。許多人以為,愛生氣抱怨、有負面情緒只是老化的一種現象,卻忽略高齡憂鬱症的可能性。據調查顯示,台灣約有5%至12%高齡者患有憂鬱症,衛福部2021年國人自殺率統計更發現,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突破新高,是每年自殺率數據裡的中高風險群。
閱讀更多
2023-04-21
NOW健康
男人不論活到幾歲,對於床上雄風這件事,應該很難視而不見。除了因為老化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會引起房事不順,若正是「一尾活龍」的中壯年族群對性生活也感到力不從心,就要特別留意,是否末梢循環出了問題。
閱讀更多
2023-04-19
郭美懿
台灣男性每5人就有1人出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就是常見的打鼾症狀,而有打鼾症狀者,約有一半以上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不但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問題,長期更會加速老化,增加 心血管 疾病罹患率,若不盡早治療,可能造成更多共病、甚至增加猝死風險。
閱讀更多
2023-04-17
郭美懿
假期過後的上班日總讓人好厭世,可聽說但凡可以安撫穩定情緒的食物,都是高卡路里,除了會發胖的蛋糕、零食,還有什麼可以吃開心?營養師李婉萍就推薦12種能讓人有好心情的食物,讓你擺脫壓力厭世感。
閱讀更多
2023-04-17
李偉文
食物浪費是近年國際上很夯的議題,除了產地和賣場就被丟掉的食物外,臺灣丟棄的廚餘中,百分之九十是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這些我們不習慣吃、被扔棄的皮與葉子、根、莖,大部分比煮食部分含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呢!
閱讀更多
2023-04-12
郭美懿
國人外食比例接近7成,尤其早、午餐比例最高,但用餐「老是在外」往往吃進過多油脂與醣類,又因蔬果攝取不足而缺乏膳食纖維。營養師李婉萍提醒,缺乏膳食纖維易導致便秘、累積毒素,可透過高纖蔬果補足,除了地瓜葉、菠菜等「深綠色蔬菜」,牛蒡、香菇、黃秋葵與苦瓜的排名竟然遙遙領先。
閱讀更多
2023-04-11
郭美懿
據2021年健保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7.7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包括台語歌后詹雅雯及八點檔女星方岑,都是患者。巴金森氏病(又稱帕金森氏症)是盛行率第2高的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失智症,但只要及早發現、長期以藥物治療,發病後仍能享有生活品質。不過巴金森氏症初期很難診斷出來,醫師提醒除了大眾熟知的「雙手顫抖」之外,步態不穩也是重要前兆之一,若走路容易跌倒,千萬別以為是單純的老化或骨科問題,建議儘速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閱讀更多
2023-04-07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飲食與癌症發生率密切相關,醫師表示,包括胃癌、大腸癌等6種癌症都是吃出來的;毒物專家表示,日本與韓國因分別愛吃味噌、泡菜而是胃癌大國,研究發現,味噌湯喝越多,胃癌風險越高,因鹽分含量高,而高鹽食物會傷害胃黏膜,增加罹癌風險。
閱讀更多
2023-04-06
游能俊, 黃惠如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 心血管 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3-03-27
郭美懿
台灣男性的痛風盛行率平均高於全球5倍以上,不少人因為熱愛珍奶、雞排、啤酒等美食而導致「帝王病」痛風發作。醫師提醒,想避免痛風發作,日常飲食就要注意,最好不要吃海鮮、內臟、動物脂肪等高普林食物,酒類、含糖飲料、尤其含果糖的手搖飲都要避免,才能免受痛風發作之苦。
閱讀更多
17/ 30
第 1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