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建設

顯示第 11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69

很多人不懂!就算你不婚、不生、不車、不房,還是有2筆大錢躲不掉

tCol 2020-04-08

宋炎本

很多人不懂!就算你不婚、不生、不車、不房,還是有2筆大錢躲不掉

保障險務必在生活費之後便優先買足,因為萬一真的下一秒就出事,你才會有大錢應急。有人會問,連緊急預備金都還沒存,就要買保障險?萬一臨時要額外用點錢怎麼辦?我的答案是:「借!」

閱讀更多

「沒關係,慢慢來」50歲後讓自己幸福吧!用「這個」方法愛自己,人生完整、充滿光彩!

tCol 2020-04-01

蘇予昕

「沒關係,慢慢來」50歲後讓自己幸福吧!用「這個」方法愛自己,人生完整、充滿光彩!

常言道:「我們要先愛自己」,但很多人不懂到底要怎麼愛?其實這份愛就是來自「內在父母」。你一定比你真正的父母還要了解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品質的關懷與支持。

閱讀更多

中年後的「負面情緒」是珍貴的禮物!先「這樣」轉念,活在當下才不是空談

tCol 2020-03-25

李燕

中年後的「負面情緒」是珍貴的禮物!先「這樣」轉念,活在當下才不是空談

把焦點重新放回自己身上,讓自己每一件事、每一天都很舒心,學會用意識創造實相,立刻把負面思緒拉回當下,不要讓想像力的恐懼殺死自己。

閱讀更多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tCol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年前買的800萬房,如今漲到2500萬,該賣嗎?你該知道的3種「滾房賺錢法」

tCol 2020-03-05

法拍小哥

20年前買的800萬房,如今漲到2500萬,該賣嗎?你該知道的3種「滾房賺錢法」

身邊有個朋友小Q,他父母在20年前用市價800萬買下桃園一棟透天店面,並且長期在此處做生意,如今房價已經上漲到2,500萬,小Q問我:「想先把房子賣掉,再去買下附近的新房子,但看過附近可以買到的房子,感覺也都是差不多一樣的類型?這樣增值空間,換到的房子價格還是跟現在的市價一樣,這樣沒有賺到增值的效應阿!即便賣掉舊房子,也無法買到合心意的新屋啊!」

閱讀更多

投身人道救援...訓練超過200名醫師400名護理師!中年的他拯救17萬人「看見匱乏後,覺得我其實很富足」

tCol 2020-02-25

今周刊編輯部

投身人道救援...訓練超過200名醫師400名護理師!中年的他拯救17萬人「看見匱乏後,覺得我其實很富足」

目睹生命脆弱激勵守護使命「看見這裡的匱乏,總是想起過去的自己,就覺得我其實是很富足的!」魯瑪夫多次目睹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了父親,只能喝米湯或黃豆水,甚至因營養不足而死亡。孩童生病時,沒有藥品,只能使用刮痧之類的傳統療法,幼小的身軀被刮得全身紅腫,疼痛得哭鬧不停,但母親也只能緊緊抓住他,繼續為他「治病」。「每看到一個羸弱無助的生命,我們的心就彷彿被抽打一下,也再次提醒自己要如《聖經》所說『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守護難民。」

閱讀更多

退休想過好生活,理財規劃怎麼做?專家教你打破存股迷思,這樣買股票

tCol 2020-02-18

孫悟天

退休想過好生活,理財規劃怎麼做?專家教你打破存股迷思,這樣買股票

股市中要能快速致富有兩個辦法,第一是靠價格投資,第二是剛好買到飆股才行。

閱讀更多

乳癌化療還要顧家、接小孩,把晾衣服當復健!我也想要人陪,但人生不可能都順遂

tCol 2020-01-08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CANCER、王小白

乳癌化療還要顧家、接小孩,把晾衣服當復健!我也想要人陪,但人生不可能都順遂

編按:當生命為你關上一扇窗,必會打開另一扇門;在死蔭的幽谷上,有一朵烏雲,烏雲的背後就是希望。

閱讀更多

想逃離一個家庭、工作,甚至是這個國家!人生想過得更快樂,除了自己,又有誰能拯救你?

tCol 2019-12-11

黃啟團

想逃離一個家庭、工作,甚至是這個國家!人生想過得更快樂,除了自己,又有誰能拯救你?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和了塵一樣想要逃,想逃離一份工作、一份感情、一個家庭,甚至,想逃離一個國家。可不管我們逃到哪裡,總會有人不喜歡我們,總會有人和我們的意見產生分歧,總會有人批評或指責我們,環境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面對不如意,我們當然可以選擇逃避。可是,了塵從世俗逃到了寺院,卻還是想逃。到底逃到哪裡,才是我們理想的伊甸園?真的有那麼一個處處如意的伊甸園嗎?我想,如果把自己看成「受害者」,逃到哪裡,結果都一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