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歐文‧亞隆, 瑪莉蓮‧亞隆
每天,躺在客廳沙發上,從落地窗望出去,院子裡的橡樹及常綠植物映入眼簾。此時正是春天,我看到高大的加州白橡不斷冒出新嫩綠葉;今日稍早,於我們家前緣與歐文辦公室之間的雲杉上,見到一隻貓頭鷹棲停;也可以看到菜園一角,兒子里德在那兒種了番茄、青豆、黃瓜及南瓜。他要我想著蔬菜收成的夏日,到那時候,我也會「好多了」。
閱讀更多
2021-06-24
王珣
小時候有記憶開始,吃飯就是家裡一件重要的事情。母親總是清晨去買菜,他說:「那個時候的菜最新鮮,帶著泥土和露水的味道。」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13
王宇昆
我腦海中一直有一個無比深刻的畫面。那是二○一五年,奶奶 去世 的頭七。街坊鄰居、遠房親戚全都來家中祭奠,就連平日奶奶牌桌上的「冤家老太太」也來了。小小的客廳裡煙霧繚繞,擠滿了人。
閱讀更多
2021-05-04
佐野洋子
後來,母親臥床不起。即使一直躺在床上也是失智狀況。明明失智了,有時還會說出驚人之語。「妳就把一切都忘了吧。」整天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由於拔掉了假牙,臉變得更小。嘴唇陷入嘴巴裡,臉色顯得有些黃。然後接下來的事,我幾乎都不記得了。因為我的乳癌復發移轉到骨頭,無法走路。母親走的時候,我可能是拄著拐杖或坐在輪椅上吧,我也不知道。在我的印象中,我是站在醫院病房的床頭,一直看著過世的母親。母親和在養老院一樣,看起來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但已經成了一具屍體。我認為母親在養老院痴呆地臥床不起時,就已經慢慢變成屍體了。我也不記得我是怎麼去到火葬場的。
閱讀更多
2021-04-29
瑪格麗特・萊斯
要「回家」過世的意念非常強烈。澳洲的第一份相關資料,是根據南澳洲一份研究在二○○○年至二○○二年收集到的數據,當中顯示,有百分之七十的澳洲人想在自家床上過世。其他國家廣泛引用的數據也很類似。不過在澳洲,僅有約百分之十二的人在家中過世。
閱讀更多
2021-04-11
黑幼龍
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可貴。
閱讀更多
2021-04-09
朱全斌
當我剛認識我妻子的時候,她跟我說:「天下最幸福的事莫過於一個人獨食,然後手上有一本書。」
閱讀更多
15/ 27
第 15頁,共 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