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周遭的親朋好友乃至社會文化,都在訴說著一件事:老年孤獨是很可憐,也很可怕的,總是要求我們多去與人交流、多去學習課程,也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擔心跟壓力。 其實,我們的生活品質未必取決於跟多少人有互動,或是學了多少課程,也無關是否兒孫滿堂。熟齡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我與我自己的關係是否良好,我們是否能獨立自主且能調適孤獨。
閱讀更多
2023年10月12日
和田秀樹
有時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會喚醒起其他各類記憶,從「那個人之前也說過一樣的話」,一路延伸到「這麼說來,其他人之前也瞧不起我」「實在好不甘心」...這種時候究竟該怎麼辦呢?
閱讀更多
2023年10月04日
湯小小
學游泳時,老師不會一開始就教你很難的游泳姿勢,而是先教你怎麼憋氣,然後教你手部動作,再教你腿部動作,最後才教你怎麼游。學跳舞時,老師也不會一上來就教你跳完整的舞,而是先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教,每一個動作都學會了,最後才跳完整的舞。這就是循序漸進,從難度最小的事情開始,一步步拓展,最後輕鬆達成預定的目標。
閱讀更多
2023年10月03日
陳海倫
我自己在很多領域上所找的老師,或是很多的上級主管,年紀都比我輕。我覺得這樣好得很,就是跟年輕的人學習。
閱讀更多
2023年10月02日
陳海倫
與其說是「好奇心」,不如說是「進步成長」的心。 想要探索的那顆心,不一定是好奇心,你就是非常想要進步,希望自己能夠成長,就會去探索更多的領域。但如果只是為了好奇,倒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生存元素。
閱讀更多
2023年10月02日
陳海倫
又要優雅,又要變老,這非常有趣吧!我自己也還在嘗試。關於「優雅」這件事,是心境跟體力的問題。如果身體上的動作很不優雅,看起來就是老了,沒有辦法優雅。你希望老了以後還要優雅,動作、講話、神情、身體上各方面都要配合。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8日
陳海倫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個時間點上,覺得有些東西該丟了,或是不要再一直抓著不放了。這些不一定是有形的金錢、房子、衣服之類的,甚至包括無形的權力、朋友圈、興趣等等。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6日
吳軍
無論名氣多大,願意承認錯誤,才有可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不管是什麼人,如果做錯事情、讓他人造成損失,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名譽,這也正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原因。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6日
郭美懿
吳奶奶從小覺得媽媽總是偏心,對體弱的妹妹比較好,成長過程常憤憤不平。所以結婚後她帶孩子時,盡可能做到公平,沒想到兒女仍覺得她這個媽媽並不公平,母女關係就像大小仙人掌般,整天刺來刺去的。 直到她今年參加了任林教育基金會的「人生自傳書陪伴書寫計畫」,透過書寫,沈澱了過去幾十年的人生,接納了自己,也知道自己為家庭已盡了全力……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5日
翁申霖、郭美懿
作家李昂日前搭捷運,因3名年輕人不願讓出博愛座,氣得拍照上網公審,引發博愛座存廢爭議。身為照顧者的作家吳若權分享經驗表示,帶母親搭捷運,「讓座率是100%」,認為該撤除的不是「博愛座」,而是要撕掉主觀的「標籤」,同時提醒別再嘲笑「老嬰」,因為在急速奔赴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你我將來都會是『老嬰』。」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5日
NOW健康
一碰撞、受傷,出現傷口,就血流不止,不少連續劇將女主角設定血友病患,以加強戲劇張力,但血友病是缺乏第8、9凝血因子,基因位在X染色體,因此,病友大多為男性,女性則較罕見。專家表示,健保陸續給付昂貴針劑,日前更擴大給付「非凝血因子藥物」,提升治療品質,血友病患應積極面對,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5日
NOW健康
現代人對於皮膚保養越來越重視,許多保養品的功能主打能讓肌膚變得白皙透亮,然而,除了表皮的透亮以外,皮膚專科醫師林亮辰認為,許多人常常看到問題時才解決問題,例如:皮膚泛紅、發黑、色素不均、毛孔粗大,或是皮膚敏感等,但是在這些現象的背後,往往是來自於真皮層的不健康,因此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真皮層的健康狀態。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3日
陳海倫
這是很正常的事,應該沒辦法永遠保持黑髮吧!不過,你可以學會欣賞自己轉變成銀髮的美,學會喜歡這樣的自己,學著怎麼打扮,學習新的調養方法。如果你可以接受染頭髮,那就去染吧!如果你不能染頭髮,就讓它變白吧。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19日
湯小小
《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講述的是主角愛麗絲參加一個莊園參加聚會,誤入了仙境。愛麗絲走到一個通往不同方向的路口,她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於是向小貓求助: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15日
Jens Mama
R 小姐微笑說:「沒事,我知道55歲離婚的不是很多,所以別人會好奇也是很正常,但這是我這輩子為自己做過最棒的決定!」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15日
陳弘美
「名媛」是一個境界。有錢,有名,不會自動升等成為名媛。人的起跑點是註定的,但是終點是自己決定。提升自己的材料公平地在每一個人的身邊。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12日
郭美懿
「我們常認為需要陪伴的,都是長照機構裡的長者,其實絕大部分的高齡人口都是健康的,這些沒被照顧到的高齡者,變成了一群被遺忘的人。」 被遺忘的人,卻正改寫著台灣熟齡世代的輪廓:「他們熱愛學習、喜歡分享,好像什麼都完成了,但餘命又這麼長…」空巢期到來、退休離開職場、同輩逐漸凋零…因不斷失去而浮動的孤獨感,始終是熟齡世代的痛點。 關注到這個現象,深耕心理健康及家庭關係議題的「任林教育基金會」今年提出「人生自傳書—熟齡陪寫計劃」,陪伴熟齡族整理生命故事,學會與自己和解。 「過去沒能說、來不及做的,也許可以利用生命回顧的機會,來抱一抱過去受傷的自己。」任林執行長林嘉慧希望,透過讀書會與人生自傳書寫的結合,能讓長者走出家門,「也許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也可能從別人的故事找到安慰、獲得共鳴,可以分享、共學。」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08日
Jens Mama
每段關係,合則來,不合則去,或許,給這段關係留的最後溫柔不是「反擊」,而是「不挽留」。不必去討好不喜歡你的人,不必去巴結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合的人。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07日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編按:44歲女星Melody幸福人妻形象鮮明,還曾出書分享邁入熟齡的人生與婚姻中的愛情,不料卻仍在結婚17年後,「遺憾我們停留在分岔路口」宣布離開豪門婚姻。金馬影后林嘉欣曾為導演丈夫背負小三罵名,婚後兩人育有2女,被視為演藝圈模範夫妻,但同樣也在不久前驚爆分手,並在社群平台發表聲明,表示「經過12年的婚姻生活後,我們無奈地認定婚姻關係已經走到了盡頭,做出這個決定並非輕率。」 都已經相處好多年了,為什麼現在要離?婚姻中除了愛情,孩子、長年相處的默契、彼此走過的悲苦甘喜,難道都能用一句「不愛了」、「思想分歧」、「無法克服彼此差異」輕易割捨?都這個年紀了,離婚真的好嗎?如何讓自己展開新生活?心理師這樣說…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01日
王不煩
張愛玲說過:「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你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於是,中年人學會了偽裝,偽裝自己很堅強,假裝一切都很順利。」 我們總是裝作若無其事地工作、生活,仿佛日子就是這麼平靜,歲月如此靜好,但其實我們知道,這就是我們給自己的一份體面。可是真相呢? 有時候你看見一個人正在沉穩地開車,但也許他腦海裡想的是生活艱難。 有時候你看見一個人笑得很甜,說話很溫柔,但其實她的內心早就崩潰。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01日
王不煩
有一個特別有趣的例子是這樣說的:男孩對女孩說:「我是最棒的, 我保證讓你幸福。」這叫推銷。 男孩對女孩說:「我家有三間房子,跟了我,以後這些都是你的。」這叫促銷。 女孩並不認識男孩,但身邊所有人都對他誇讚不已:「那個男孩太棒了,人品好,家世也好,誰要是嫁給他,簡直是有福了。」於是她有點想認識他。這叫個人品牌。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31日
王不煩
我深知,每一位媽媽多一個賺錢的門路,每一個家庭就多一分生機。 因此,我從未停止過對更有愛的商業模式的探索。 對於媽媽這個群體, 我傾盡所學試圖尋找適合她們的賺錢模式,用她們能夠聽得懂的話語, 用她們能夠學得會的方式教給她們。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25日
申紀律
所謂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不是刻意去尋找對自己有好處的人,而是去發掘周遭的人對自己有著什麼樣的意義。當我能夠明白他出現在我身邊的意義時,關係中的痛苦和不幸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正向共鳴。擁有能夠找到這種意義的眼光,正是我們應該培養的能力。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25日
申紀律
老朋友之間出現爭吵,最大的原因正是因為相處時過於自在。因為對方越是感到自在,就越容易展現在平時不會在他人面前展露的那一面。由於彼此很熟悉,所以說話變得很隨便,或是自以為足夠了解對方而輕易做出判斷,以至於做出過於草率的行為。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25日
申紀律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幾次必須拒絕對方請求的情況。例如受邀去參加不想去的聚會、工作夥伴的提案,甚至是參與投資項目等,在你來我往的人際關係中,總是會遇到很多與自身計畫無關的各種提案和請求。有時這種無可奈何的請求,不僅會奪走瑣碎的充電時間,甚者還會影響我們的整體生活。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25日
丁菱娟
我真希望現代女性要懂得捍衛自己的權益,好好溝通並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我也希望當我們成為別人婆婆時,同樣別用過時的想法去制約媳婦;同樣像女兒般希望她在職場上發光發亮,找到舞台活出自己。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24日
李勁
北宋的張詠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他官至禮部尚書。聽說寇準當上了宰相,他便感嘆:「寇準真是一個奇才啊!可惜在學問上存在某些不足。」原來他與寇準是至交,因此,對於寇準的劣勢,他自然很清楚。為了幫老朋友及時改掉這個缺點,張詠很想找個機會勸勸寇準多讀些書,畢竟身為宰相,其作為關係到天下的興衰,學問理應豐足才是。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18日
蘿蕊.葛利布
席爾斯的心理學家,寫過一本很棒的書,名為《如何找對另一半》(How to Stop Looking for Someone Perfect and Find Someone to Love )。席爾斯在書中說,每個人都是套餐,或像餐廳的藍盤特餐。沒有「替代餐點」,你必須把這些討厭的習慣和不迷人的特質與剩下的食物一併帶走,你可能不得不吃掉一個不喜歡的配菜。「如果要求某個人實現妳的美好願景,」席爾斯寫道:「就只能和幻想長相廝守了。」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18日
許峰源
當我們想要去「糾正」別人的價值觀時,某程度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虛榮感、優越感,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彷彿在告訴著對方:「你這樣想是錯的,你應該照我的正確方式生活。我想要拯救你脫離苦海。」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16日
李勁
雖然我們很喜歡說話不含糊的人,但在很多場合回答別人的問題時,我們卻不太喜歡給出明確的答案,而習慣使用「大概」、「可能」、「也許」、「好像」等詞語。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跟我們的文化性格有關。 有句古話:「滿招損,謙受益。」具體到說話上,也同樣如此,因為話說得太滿,使得自己沒有迴轉的餘地,很容易造成一些問題。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11日
瑞秋.歐蜜拉
如果說,你很需要出走,但是出於某種原因,無法休長假或離職,要如何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工作、照顧他人,或是擔任親職),同時又能暫停一下呢?答案比你想的還要簡單。請開始把一些行動融入你的生活中,這樣你就可以有意識地替你正在做的事情帶來一些轉變。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11日
李勁
儒家聖賢孔子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孟之反的將軍,在整個軍隊打了敗仗的時候,他勇敢的帶領軍隊列陣,並為整支軍隊殿後。等到安全回城後,大家都讚揚他,他卻回道:「不是我特別勇敢,實在是我的馬不肯走啊!」孟之反的勇敢有目共睹,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趾高氣揚、大彰其能,相反的,他選擇了謙虛,因而人們更加喜歡他了。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11日
李勁
與西方人相比,東方人不太愛表現自己。西方人推崇冒險,東方人雖然也會說「富貴險中求」之類的話,但不到萬不得已,很少會去做冒險的事情。這是因為東方人講本分,更加注重本職工作。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11日
李勁
年少的時候,我們喜歡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那時我們認為這是真性情的表現。等到長大了一些,我們發現這樣的真性情越來越少了,我們越來越不喜歡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似乎變得越來越會偽裝自己。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04日
許峰源
「專注力」遠比專業知識重要太多,一個處於「專注力疲乏狀態」的人,腦袋是一片空白,縱使有再高深的專業知識,也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就像一個運動選手縱使有再好的技術,當體力耗盡時,一切都是枉然。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21日
丁菱娟
前幾天跟一群熟齡朋友聊天,大家聊到數位化的衝擊及不適應感,紛紛拿出自己的體驗來抒發,尤其是不舒服的經驗,讓大家忍不住詢問彼此:「是不是真的老了?」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20日
郭美懿
歌手任賢齊的招牌歌《心太軟》唱著:「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想必總被描述為「好人」的你,一定心有戚戚焉吧?!心理師提醒,一旦過度在意他人眼光與付出,拒絕對方要求還會有罪惡感,可能就是得了「好人症候群」,建議透過4個方法設立「心理界線」,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照顧其他重要的人和事。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12日
陳淑芳, 王昀燕
走出戲棚,不工作的時候,陳淑芳喜歡待在台北市區的租屋處。巨蟹座的她,戲稱自己是「在家座」:「我很宅,只要進家門,就不會再出去。」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11日
ChatGPT
對於某些事物的缺乏,會左右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傾向、追求和目標。至於跨越這種匱乏感、進而創造充實的生活,也會充滿難度。然而,即便要面對種種缺乏的感覺,我們還是有可能去發展出有助於提升幸福感與滿足感的習慣及日常活動。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10日
ChatGPT
「死亡不可避免」是生命的一個基本事實。而接受這個事實,對於如何能建構出有意義與目標的生活來說,則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具。這裡提供一些技術,讓你可以在「必定會死」的前提下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07日
許峰源
但我的生命閱歷讓我相信,對人保持善念、善解,盡己所能善待他人,好像總會有一些比較好的發展與結果。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而做錯事,但內心深處也都有著一顆充滿向善力量的太陽;或許一時被烏雲遮蔽了,但無論烏雲再厚,太陽一直都在。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07日
亞瑟.布魯克斯
美國公衛署長莫西(Vivek Murthy)曾說過:「在我看診的歲月,最常見的問題不是心臟病或糖尿病,而是孤獨。」孤獨感的危害等同一天抽15根菸。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07日
ChatGPT
對於人生目標的追尋,往往歸結到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跨越文化與世代,這是一個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被人們追問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難以回答,但卻是一個為了活出充實有意義的人生而值得去探索的問題。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之核心所在,就是價值觀的想法。價值觀是那些對我們來說最為重要的原則或信仰。它指引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決定,並且最終指引我們對於目標的意識。而我們的價值觀會受到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文化、宗教、個人經驗,以及人際關係。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07日
ChatGPT
找到人生目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通常涉及更多的面向,而不僅僅是設定目標並努力實現而已。像有些時候,為了找到目標,我們就必須放棄不再對我們有益的特定事物。從消極的想法、負面的信仰,到不健康的人際關係、不得志的工作,這種種一切都有可能。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05日
ChatGPT
把我們的真誠投入在真誠的人身上,是尋找人生目標與意義的重要部分。而所謂真誠,就是一種真心與誠意的表現,它需要信任與開放才能發展得起來。當我們把真誠投注於不真誠或不值得的人身上,那我們就是在冒險等著受傷失望。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夠以誠待人,也就能建立起有意義的關係,讓我們找到目標、獲得滿足。
閱讀更多
2023年06月29日
竹慶本樂仁波切
當朋友口無遮攔的評論我們的感情生活(毫不在乎我們的感受),這時候,就在我們面臨選擇:是要隨著下意識直接反應,還是要控制脾氣冷靜以對的時候,我們往往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閱讀更多
2023年06月27日
丁菱娟
年紀越長越想把老朋友找回來,大家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朋友還是老的好」成了同學心中的共同OS。相知半輩子,共同經歷過彼此最天真、最單純的歲月,在這群人面前你可以不用做作,不用偽裝,因為你最出糗的時候他們都看過。大家相伴,快樂相隨最是重要。生活中有辛苦、有挫折,在相互吐苦水的抒發過程中也漸漸被療癒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