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還不夠,40後更要懂尋找工作價值!心理醫師:人生有意義,才不會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

追求幸福還不夠,40後更要懂尋找工作價值!心理醫師:人生有意義,才不會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

追求成功的「大我」與追求成長的「小我」,雖然相互矛盾,仍舊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平衡狀態。但現代社會不僅講求能力主義,社交媒體也很風行,導致「小我」的力量大幅縮減。

現代人每天按照「大我」的要求認真工作,努力賺取財富與名聲。於是,內在世界越來越小,外在世界越來越大。

 

然而一味跟隨「大我」,一不小心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就像是學會跑步,但不知道該朝著哪個方向前進。明明過得忙碌,卻莫名倦怠與不安。

 

跟隨「大我」的人生易於陷入混亂,要是碰上難關,就會嚴重動搖,乃至崩潰。如果運氣好,沒有碰上難關,也會滿足於微小的成就,憑藉既有能力安然度日,覺得按時交差就夠了,對任何事都沒有太大動力。

 

換言之,就是切割工作與自己。這時候就要把目光轉向「小我」。「小我」會要求我們尋找意義與價值,當「小我」成為中心時,人就會變得聰明,人生的格局也會變大。

 

「大我」應該聽從「小我」,因為「大我」告訴我們的是如何快速達到目的地,而「小我」告訴我們的是朝哪個方向前進,以及這麼做的理由。再者,要是沒有堅強的內在,不斷膨脹的外在,總有一天會像氣球一樣撐破。

 

四十歲以前,我們的人生不得不以「大我」為中心。

 

假如生來一無所有,想在這個殘酷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先滿足社會的一些要求,比如發掘天賦、找到工作、建立人際關係、培養下一代,證明自己的用處,打下穩定的生活基礎,朝向成功邁進。

 

過了四十歲,「小我」意識抬頭。我們為什麼如此生活?過往追求的幸褔遠遠不夠,我們想要奉獻自己給不會輕易改變的某個事物。

 

它因人而異,有可能是上帝,也可能是天職或使命,我將它稱為意義與價值。有了它,就算有所犧牲也不可惜,還會因此感到開心,讓人甘願放棄快樂與幸福。

 

有了它,即便擁有的不多,內心仍舊感到平靜。路克每天都在打掃,仍可從中獲得滿足感,就是因為工作有意義與價值。

 

人生有意義,我們才不會厭倦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也可以用更高的視角眺望人生。

 

不過,在這個人人高喊「大我」,希望自己更出眾的年代,究竟要如何找到意義與價值呢?大衛.布魯克斯這麼說,想要接近「小我」,就提前想好弔文。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商業周刊韓星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