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皮膚科何英右醫師表示,經切片檢查,陳先生確診是「基底細胞癌」。
最後,陳先生選擇以手術方式移除病灶,配合門診追蹤。術後至今追蹤滿 1 年,病灶處沒有復發,也沒有淋巴結的轉移,終讓陳先生放心了。
60歲後注意,小心皮膚癌上身
何英右醫師表示,「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中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常見在60歲以後的病人身上,且年紀越大,發生的機率越高。
「基底細胞癌」一開始可能以以下方式表現,且病灶會隨著時間,而慢慢地增長。
1. 小顆結節
2. 慢性傷口
3. 色素性結節
4. 紅疹、紅斑
因為往往沒有症狀,或只是有輕微地癢或痛,大部分病人一開始總是忽視它,往往等到長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就醫。
「基底細胞癌」常發生在身體會暴露陽光的區域,如頭頸部、手背、前臂等處,但其實身體任何地方的皮膚都可能長出。
皮膚癌5大危險因子
1. 長時間的陽光曝露且沒有防曬
2. 皮膚癌家族病史
3. 攝取重金屬 (砷)、深井水
4. 曾接受放射線暴露
5. 本身有免疫缺乏的狀況
手術妥善治療,皮膚癌復發率低
何英右醫師指出,基底細胞癌的治療方式包含:手術移除、冷凍療法、外用藥物治療、光動力治療、放射性治療。
第一線的治療方式通常是採用莫氏手術或手術中搭配冷凍切片,確認病灶周邊均無腫瘤細胞殘留後, 5 年復發率只有 1-1.4%。
若採用冷凍療法、放射線治療等沒有確認病灶周邊的方式,復發機率則約 7.5-10%。
皮膚癌轉移少,仍須密切追蹤
基底細胞癌發生淋巴或其他器官轉移的病人很少,只有約 1%-1‰, 主要是轉移到淋巴、肺部及骨頭。
但有轉移的病人預後很差,平均存活時間只有 10 個月左右。 何英右醫師也因此特別提醒,治療後的追蹤是必要的。
他說,以經過莫氏手術或手術中搭配冷凍切片治療的病人來說,雖然治癒率可高 達 99%,但仍有基底細胞癌病人 5 年內在別的地方長出新病灶,且發生率高達 36-50%。
因此,除了平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曬工作外,也建議固定回門診追蹤並且做全身皮膚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