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生豆的技術層面,無論水洗、日晒或蜜處理,都比較容易找到客觀依循的標準;到烘焙與萃取的階段,雖然過程非常細緻,但至少還有數據可以參考,甚至已經有AI人工智慧加入研判;唯獨杯測與評選,這已經近乎是藝術的賞析品鑑。
儘管「杯測表格」中確實有很多項可以量化的指標,但唇舌與記憶共同交織的體驗,在數字之外還有很多感官底層的故事,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可以細說分明。
而緊接在杯測後面的評選,卻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一翻兩瞪眼的決定。
杯測,往往只是個人感官體驗的過程;評選,卻直接影響交易最後的結果。
參與中南美洲專業咖啡考察團,十幾天非常緊湊的行程中,唯一的主題就是:杯測。從日出到日落,趕往不同的咖啡園區,杯測、杯測、再杯測。
由於產區都位處偏僻的深山裡,道路崎嶇且交通不便,多半靠長途步行,偶有機會搭上載送農具的小卡車,即使顛簸到站著、坐著都疼痛,還是覺得很幸福。
中南美洲專業咖啡考察團裡,可以說是臥虎藏龍,個個成員都很有本事,有咖啡貿易公司老闆、咖啡店經營者、資深咖啡師、專業咖啡教師……,只有我是初學者。
無論抵達任何一個咖啡農莊,杯測的陣仗都很盛大,儀式也非常隆重。
每一場杯測之後的品鑑討論,都深深影響來年的咖啡市場。其中只要有某個咖啡豆品項能獲得青睞,有可能該產區全年度的產量都會被獨家採購。數十萬至數百萬美金的生意,極可能在一次杯測中決定。
整個團隊一、二十個人,環繞著擺置現場磨研沖煮咖啡的長桌或圓桌,穿著專業咖啡師圍裙,手裡拿著杯測用的金屬湯匙,啜飲的聲音此起彼落,接著要開誠布公地討論,讓參與杯測的每個人對這批次的咖啡豆,都能有充分的理解與溝通,同時也讓交易雙方交換彼此的觀點與想法。
最殘酷的意見,都可能是最溫柔的提醒,只為聽見彼此最真實的心聲。
杯測後的討論會,是一場既殘酷又溫柔的對話。
很近似你在電視上看到歌唱比賽的決選現場,評審的每一句話,可以決定歌手的勝負,也能為他日後的成長帶來啟發。
或者,讓他感到挫敗而一蹶不振。兩種極端不同的影響力,端看彼此的了解與信任程度。至於評審的話語有幾分真誠?歌手本身能承受多少聽見實話的壓力?各有因緣與造化。
相對之下,產區咖啡杯測的討論會,會比選秀節目更真實誠懇許多。這個場合裡,雖然難免有商場銷售必須考慮的現實,但沒有太多人際之間勾心鬥角的爾虞我詐。一切的討論,或是很少數、幾乎不常發生的爭議,都回到咖啡豆本身的風味,以及處理技術上。
畢竟,所有牽涉到生意的條件,有它的市場機制,而此刻的決定,關乎未來市場的成敗。最殘酷的意見,都可能是最溫柔的提醒。
即使是一顆小小的咖啡豆,也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在杯測會議各路專家意見的千錘百鍊中,找到願意欣賞自己的買主,無論對方真正看上的是價格,還是風味,都無憾於彼此的相遇。
丟棄所有偏見,全然打開你的心,按部就班聞香啜飲,就像是你從第一眼就愛上一個人。
(本文摘自《療心咖啡館:吳若權陪你杯測人生風味》,遠流出版,吳若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