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被討厭的勇氣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4

學會「活好」是50歲後7個人生功課!用餘生發現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活出有益人生

tCol 2022-01-28

黃惠如

學會「活好」是50歲後7個人生功課!用餘生發現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活出有益人生

每堂瑜伽課最後,我都會請同學們將手貼在心的位置,「謝謝身體,謝謝呼吸,謝謝自己,謝謝自己的不容易」。

閱讀更多

如果當時少說一句,他是不是就不會...別強迫自己包容他人,不當好人真的沒關係!

tCol 2021-11-26

周品均

如果當時少說一句,他是不是就不會...別強迫自己包容他人,不當好人真的沒關係!

主管難為,尤其當老闆的心理素質要非常強大,強大到你無法想像。

閱讀更多

我婆婆殺了我!自殺遺書啟示:50後不期望兒子養、媳婦伺候,而是愛得適可而止

tCol 2021-06-21

黃山料

我婆婆殺了我!自殺遺書啟示:50後不期望兒子養、媳婦伺候,而是愛得適可而止

兒時, 我們的世界裡只有媽媽。長大了, 她卻成為最不理解我們的人。當媽媽努力想闖進孩子的世界往往不歡而散,最後她能做的,只剩守候在手機旁,期待聽到孩子們的消息,為晚歸的我們留一盞回家的燈。此生無藥可救地迷戀你, 這就是媽媽的軟弱。— 摘修自《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閱讀更多

50後,別再為不喜歡你的人難過傷心!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是善待自己、做自己

tCol 2021-03-24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50後,別再為不喜歡你的人難過傷心!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是善待自己、做自己

曾有人留言說我「每次看到他那招牌笑臉,想到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投資朋友,用他的操作方式得到悲慘成果因而哭喪的臉。」我真的沒想到,連真誠地笑也會讓人討厭,所以就別再奢望被所有人喜歡了。

閱讀更多

45歲學投資,每年靠股息賺進200萬!謝士英:別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

tCol 2020-06-12

小虎文

45歲學投資,每年靠股息賺進200萬!謝士英:別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

謝士英一點都感覺不出來已經超過60歲,他也不覺得自己與年輕時有哪些不同。他的退休心法與存股概念相呼應,就是「心態決定一切」。而他的家人跟他一樣有理財觀念,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為自己而活。

閱讀更多

50歲魅力是令人想留在身邊!建立「好感」有這些方法,和你聊天是最棒的事

tCol 2020-05-06

潘月琪

50歲魅力是令人想留在身邊!建立「好感」有這些方法,和你聊天是最棒的事

好感度雖有主觀認知及感受,大致來說,我們會對真心讚美我們的人,還有看見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優點的人,產生好感。根據研究,人們也傾向跟「喜歡自己」以及「與自己相似」的人相處。

閱讀更多

等到年紀愈大才發現,友情也要「斷捨離」,要離開的人也不要強留

tCol 2020-05-05

雪兒Cher

等到年紀愈大才發現,友情也要「斷捨離」,要離開的人也不要強留

以前我不太理解,為什麼一段好好的友情因為一件極度微小的事件變得形同陌路,換做十幾歲時候,不是彼此道歉就好嗎?雙方都付出了好幾年真摯的陪伴,下班時總會約出去吃飯,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忘記對方,怎麼因為一句話就變的再也不相見,尷尬的就是同一圈的朋友,原本幾個人的聚會,永遠就少了一個人,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卻也不想搓破,等到年歲漸長才發現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要離開的人不要強留。

閱讀更多

接受自己的全部,你的人生才不會卡住!蘇予昕心理師:改變永不嫌晚,中年後一定要做的3件事

tCol 2020-04-01

小虎文

接受自己的全部,你的人生才不會卡住!蘇予昕心理師:改變永不嫌晚,中年後一定要做的3件事

所有你不喜歡的關係,其實都是一面提醒的鏡子,這面鏡子映照出我們也很想逃的那一部分。但內在整合有三個關鍵,第一個就是「認識自己」,再來就是面對自己,最後就是接納自己。

閱讀更多

「自立」,並不是經濟或就業上,是對人生的態度、生活型態的問題,是我們藉著愛他人,才得以成為大人

tCol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自立」,並不是經濟或就業上,是對人生的態度、生活型態的問題,是我們藉著愛他人,才得以成為大人

愛是自立,是成為大人。也正因為如此,愛是艱難的......

閱讀更多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tCol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