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2
林暐鈞
「我不再是年輕的導演,現在活到這年紀,就是想為台灣多留一點故事,然後交到年輕人手上。」活到一定年齡,未必年老力衰,而是活出生命的韻味,就像一台經歷時代洗禮的火車,依然準時上工,乘載每一個人的生命故事。51歲的金馬導演蕭菊貞推出最新作品《南方,寂寞鐵道》,她說總認為自己拍的不是火車,而是帶有台灣味的故事,不論是鐵軌、火車、車站,還有人與人情感的連結,都是台灣人共同的成長記憶,最動容的人生百味,人生百態。
閱讀更多
2023-06-09
彭蕙珍
去年,70歲的吳念真結束廣告公司後,接下綠光創藝董事長一職。綠光創藝以公司方式營運,將表演藝術商業化,直球對決市場。綠光創藝成立後推出的第一部舞台劇,是吳念真於2010年改編的台灣文學劇場經典系列的《清明時節》,這是該劇第4次的演出。《清明時節》講述一段外遇故事。疫後選擇這個題材,吳念真說:「戴口罩讓人與人之間有阻隔,我認為此時應該推出一齣情感比較重的戲。」透過此劇,他希望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多「理解」,如同故事中的老婆和小三,最後放下對彼此的恩怨。「人到一種年紀,釋放心裡所有罪過、虧欠等蠻重要的。人生其實到最後要放開,因為你很清楚,生命來空空、去空空;空不是指錢財,而是所有得失。」
閱讀更多
2023-05-29
郭美懿
1938年出生的導演王正方,早在「斜槓」這名詞出現前,就已經是斜槓先驅了!他40歲以前曾任IBM工程師、電機工程系教授,45歲卻辭去大學教職投入電影業,是演員、編劇,也是導演。其編劇兼主演的香港電影《半邊人》,更曾榮獲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並入圍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編劇。
閱讀更多
2023-05-12
廣告企劃製作
人生果然七十才開始,演員陳淑芳的演藝人生,更在八十多歲大放異彩!大半輩子都在演戲的她,直到2020年才以短片《日後,回家路》榮獲屏東電影節最佳演員獎,同年以《孤味》和《親愛的房客》,獲頒第57屆 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女配角。演員陳淑芳在獲頒獎項時,眼眶泛淚分享:「我是演員,我不是明星,只要你們記得還有一個陳淑芳,哪怕只是一場戲、一句話,我也會演!」用生命去演戲的她,在獲獎之前就是大眾所認定的「國民阿嬤」,超過一甲子的演戲經驗,加上揉合了自身生命經驗的展現,讓看戲的人,很難不「走心」、很難不落淚。
閱讀更多
2023-04-27
陳亭均
20230427編按:金馬影后李心潔暌違20年回歸歌手身份,推出新專輯,也首度寫曲創作《親愛的,我想妳了》。她提及創作契機,來自某位要好的女性朋友遇到困難,向李心潔訴說心中痛楚與無助,「我就像疼小孩一樣拍拍她、抱著她。」這件事也讓李心潔充滿感動與感觸,因為孩子長大就會離開,但好朋友永遠都在,她坦言:「走到今天不僅朋友,包括我自己,都經歷了人生中的挫折,所以想藉這首歌去鼓勵所有女性朋友。」她感謝姊妹們一路扶持,成為她的「姐妹力量」,也希望女性好友們能在對方需要關心時去聆聽,給予一個擁抱告訴對方:「沒關係,我在這裡。」
閱讀更多
2023-01-09
林暐鈞
2018年,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簽下生死狀立下遺囑,與橘子集團董事長劉柏園、探險主持人宥勝、超馬選手陳彥博及兩位大學生林語萱與吳昇儒組成南極長征隊,他將過程拍攝成紀錄片《無邊》,分享徒步15天350公里的生命旅程。這段路,他和自己對話、與過往和解,也向未來招手,和每一件害怕的事相遇,無邊無際地擁抱美好未來。
閱讀更多
2022-12-30
林暐鈞
身為一位人到中年的母親,當父母離妳而去,丈夫也提早上天堂,兒子離家展翅高飛,在空蕩蕩的房子裡,妳可曾想過,妳還剩下什麼?或許,一家人的家是幸福,一個人的家只是個空間;又或許,剩下的並非孤單寂寞冷,而是讓多年努力持家、幾乎忘了自己的妳,開始有空間找回保存心中許久的夢想,陪伴妳度過飛鳥般自由、嚮往中的美好生活。
閱讀更多
2022-11-10
NOW健康
曾2度榮獲 金馬獎 影帝的資深影星楊群 (原名楊鵬舉)於10月24日不幸病逝於美國洛杉磯,死因為膀胱癌,享壽88歲。據悉,他罹癌1年多,但最近幾個月病情惡化,癌細胞擴散至肺部,雖積極就醫,仍回天乏術。楊群曾4度入圍 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演技備受肯定,他於1963年以《秦香蓮》走紅,也演出過《庭院深深》、《忍》等 金馬獎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為《千王之王》的「北千手」。
閱讀更多
2022-11-01
媽媽經編輯部
今周刊編按:導演李安長期在外拍片,太太林惠嘉一直是背後最大支持力量。2013年李安奪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時,致詞除感謝台灣與家人,也大方對老婆說愛,老婆林惠嘉則一貫低調,即便貴為國際名導夫人,仍維持分子生物學學者的工作,獨立作自己。李安某次接受訪談時,被問及維繫39年婚姻的秘訣,他說:「婚姻裡頭,再多的愛,都沒有比尊重重要。尊重遠遠比愛重要。」而林惠嘉接受訪談時也從不諱言:「我沒有支持他,我只是不管他。」夫妻倆以尊重來經營婚姻,相信對兒子是更重於言語的身教。
閱讀更多
2/ 6
第 2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