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樂擎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在天天聽故事中發覺,好像有許多原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的成年人,都變得特別愛哭。
閱讀更多
2021-12-15
陳偉周
台大醫師陳玉祥提早退休,投入偏鄉醫療十二年,擴充醫院醫療量能升格教學醫院,自掏腰包兩百萬元支持偏鄉教育,獲得三十一屆厚生基金會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殊榮。
閱讀更多
2021-05-26
小花平台 / Frances
有「理財教母」之稱、國內知名財經專家林奇芬,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提及自己48歲就退休的秘訣,在於已妥妥備好人生的「4個財富力」,才能毅然決然的在這個令人稱羨的年紀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像是寫稿、演講、運動、學插花、旅遊……等,自在地活出自己的本性,活脫脫就是他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你是否也好奇何為「4個財富力」?以下跟著小花平台一起來看看她的秘訣。
閱讀更多
2021-05-26
施昇輝
最近在健身房做了一組新的動作,沒想到隔天手臂開始酸痛,直覺以為是拉傷了,雖然不會痛到無法正常的生活,但多少影響了睡眠。三天後和朋友去石門玩了一整天,不只常感疼痛,更覺疲累不堪,開始有些懷疑,一年多來的重訓怎麼可能無法應付一天的健行?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0-04-28
林芷揚
肺癌已連續10年高居台灣癌症死亡原因之首,每年有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不過在近5年內,台灣肺癌死亡率首度有下降的趨勢,五年存活率也從原先的10%成長至27%,接近三成之多,顯示肺癌治療技術有很大成長。而今年四月初,台灣又有一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用藥,納入部分一線治療健保給付,再創下台灣肺癌治療新里程碑。
閱讀更多
4/ 6
第 4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