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姐是晚期肺腺癌的患者,於107年底至108年初檢查出肺癌,期間進行過化療與臨床免疫治療,甚至做了切除手術,卻於去年11月再度復發。
丈夫蕭先生表示,太太因擔心無法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曾一度拒絕標靶治療,甚至改看中醫、吃中藥。其後病情惡化,腫瘤再度變大,近期使用新納入健保給付的新藥之後,病情轉為穩定。
晚期肺癌用藥納入健保,拉長患者存活期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表示,自2011年起,肺癌男女性死亡率皆高居第一,而要讓肺癌死亡率下降有三個關鍵:生活及飲食預防、定期篩檢早期發現,再加上精準治療,以期提升存活率、改善生活品質。
台灣肺癌治療近20年來已有所突破,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國內肺癌的死亡率自2008年起逐年下降,五年存活率提高近三成。
過去第一代跟第二代標靶藥物的整體存活率最多13個月,相較之下,第三代的晚期肺癌用藥,整體存活期高出一倍以上,不僅降低20%的死亡風險,病患整體存活期更可超過三年。
健保給付癌症新藥,每年減少百萬醫藥費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從103~107年上市的癌症新藥共148個,截至108年10月,健保給付100個,給付比例高達68%。
過去曾有許多病患,因無法負擔高昂的藥費,而影響肺癌治療效果。在第三代晚期肺癌藥物通過健保之前,每月至少承擔近13~17萬的醫藥費;通過健保給付後,一年約能省下150萬元以上的費用。
基因篩檢找出突變點,有望提升存活率
除了藥物選擇較多元、負擔減輕之外,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前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若是晚期肺癌患者,可透過基因篩檢找出突變點,搭配美國國家癌症指引針對EGFR突變治療建議,針對超過半數EGFR肺癌患者落實精準醫療,有助提升病患存活率與醫療品質。
蔡麗娟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在國內率先加入國際肺癌聯盟(GLCC),並共同響應Lung Ambition Alliance所提出的「2025年肺癌存活率倍增的願景」。
未來希望在健保署、醫師、藥界與病友團體的共同努力之下,與各個國際肺癌組織的攜手合作,幫助到更多患者兼顧醫療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