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近況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68

中年後丟掉你不要,撿回你想要!新年斷捨離:靠這一句話,讓斷掉的友誼重新接上

tCol 2020-01-09

雪兒Cher

中年後丟掉你不要,撿回你想要!新年斷捨離:靠這一句話,讓斷掉的友誼重新接上

又到新的一年,忙著整理去年的相片,開始整理堆積如山的房間,感嘆著時光匆匆,即使再多的豐功偉業,都像流水一樣過去了一年,書桌上堆疊的雜誌,還有一台多年沒開過桌機,已經沒有墨水的列表機,旁邊還有以前燒過光碟,拿起來告訴自己「以後,都不會在聽了吧!」旁邊有個硬碟,裝滿了以前的工作的資料,曾經我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檔案,現在什麼都不重要了。

閱讀更多

「子女放棄所有留在你身邊,但你根本不懂得體恤...」照顧摩擦引爆的衝突,是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tCol 2019-12-16

劉佳宜

「子女放棄所有留在你身邊,但你根本不懂得體恤...」照顧摩擦引爆的衝突,是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六十七歲的湯伯因為關節疼痛、暈眩與胸悶,經急診評估之後轉住院治療。護理師看見陪伴的大女兒,在照顧上有很多焦慮跟緊張,所以希望社工師能前去瞭解,他們是否需要幫忙。

閱讀更多

聊天用這3種方法開場,連碎念的長輩都會呵呵笑!尤其是「玫瑰追憶」,讓對方感到幸福快樂

tCol 2019-10-28

新活藝術

聊天用這3種方法開場,連碎念的長輩都會呵呵笑!尤其是「玫瑰追憶」,讓對方感到幸福快樂

當長輩又再次談起他痛苦的過往時,問問他:在那個時期支持他度過的人、事、物為何?這個人為他做了甚麼?帶給他甚麼正向的感受和影響?幫助長輩找到感恩的理由。或是運用一個正向的感官經驗與回憶,來帶動長輩的情緒,引出美好的感受。

閱讀更多

每個人都有他的心事...50歲後,你會是別人生命中「對的人」嗎?傾聽不急著回應,尤其不要說「你想太多」

tCol 2019-10-07

留佩萱

每個人都有他的心事...50歲後,你會是別人生命中「對的人」嗎?傾聽不急著回應,尤其不要說「你想太多」

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需要有這些贏得你信任的「對的人」——那些有能力同理、聆聽、不評價的人。這些人可能是你的伴侶、家人、朋友、同事、心理治療師、老師、教會人員……等等,這些「對的人」才有資格傾聽你的故事,看見你的脆弱。

閱讀更多

中年後忘東忘西、老是提起以前認識的人?注意失智症6症狀

tCol 2019-10-05

林芷揚

中年後忘東忘西、老是提起以前認識的人?注意失智症6症狀

若家人長期出現忘東忘西、同一件事情不停重複詢問、不斷提到以前的人事物,應懷疑失智的可能。失智症的症狀相當多元,除了記憶力衰退之外,妄想、情緒躁動、個性突然改變、空間感喪失等,也是常見的失智症狀。

閱讀更多

「幾百萬年薪不賺,跑去創業燒錢,是不管這個家了嗎?」一個總經理中年離職的背後辛酸

tCol 2019-09-25

洪雪珍

「幾百萬年薪不賺,跑去創業燒錢,是不管這個家了嗎?」一個總經理中年離職的背後辛酸

「幾百萬年薪不賺,卻跑來創業燒錢,你是不管這個家了嗎?」

閱讀更多

活到中年,別再說改天了!3故事警惕我們:人生無常...或許再也沒有「下一次」了

tCol 2019-09-10

施昇輝

活到中年,別再說改天了!3故事警惕我們:人生無常...或許再也沒有「下一次」了

中年後,就算第三人生交不到任何一個新朋友,但老朋友總該有吧?中年人生,最大宗的老朋友,當然非同學莫屬了。大家從小學,甚至幼稚園起,一直到大學或研究所,同學一定多達百人以上,而至交摯友少說也有幾個吧?所以真的要孤苦伶仃過完一生,應該也是少數的。不過,老朋友總是會陸續離開,有時是因為去世,有時是因為想法完全不同,不必勉強再來往了。

閱讀更多

世間有種幸福是,50後有父母可以照顧!陪伴終老的雙親,是最甜蜜的負荷

tCol 2019-04-03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世間有種幸福是,50後有父母可以照顧!陪伴終老的雙親,是最甜蜜的負荷

最近有機會分別和兩個旅居國外多年的朋友碰面。他們兩人之所以趁過年期間回台灣,都是因為回來探望年老生病的父親。

閱讀更多

年過40歲,告別重男輕女的成長傷害!女人們,重新把自己愛回來

tCol 2019-02-23

寶瓶文化

年過40歲,告別重男輕女的成長傷害!女人們,重新把自己愛回來

作為子女,我們多麼希望在父母眼中,自己出色、優異,甚至在手足之間,也會明著爭風吃醋,甚至暗中較勁,爭奪父母更多的稱讚及關心,所以更遑論父母在對待態度及行為表現上就有明顯差距,並且在資源有限下,優先被犧牲的女兒的心理。

閱讀更多

總是幫兒子擦屁股!諮商師:父母的愛對了,才是祝福

tCol 2019-02-23

寶瓶文化

總是幫兒子擦屁股!諮商師:父母的愛對了,才是祝福

如何避免拖垮所有人的關係負荷?我們都必須學習「課題分離」。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