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種幸福是,50後有父母可以照顧!陪伴終老的雙親,是最甜蜜的負荷

世間有種幸福是,50後有父母可以照顧!陪伴終老的雙親,是最甜蜜的負荷

最近有機會分別和兩個旅居國外多年的朋友碰面。他們兩人之所以趁過年期間回台灣,都是因為回來探望年老生病的父親。

A同學是家中獨子,由於他在美國仍有事業需要打拼,所以平日照顧罹患重病的父親的責任,就落在同樣身體狀況不佳的母親,以及住在附近的妹妹身上。

 

他每年春節期間都會回國,因為家中聘請的台籍看護要回南部過年,所以他必須在這段期間頂替她的照護工作

 

盡可能地陪伴父母吃飯,珍惜相處的時光

 

跟他約時間碰面時,他說不希望一起吃飯,因為他想盡可能每一餐都陪父母吃,畢竟一起用餐的機會肯定是越來越少。

 

此外,必須趁妹妹回家探望父母的時候,他才能抽空和我喝咖啡敘舊,而且希望就在他家附近碰面。從他這些細膩的心思來看,他絕對是個孝子。

 

聊天時,他的話不多,幾乎不提自己的事,反而對我的近況比較有興趣,看的出來仍對父親的身體狀況憂心忡忡。

 

偶而提到他回國的心情,他坦言自己一直感到非常愧疚,甚至用了一個英文字guilty(罪過)。

 

他和很多旅居國外的人一樣,最怕接到台灣打來的電話,因為深怕話筒中傳來家人的噩耗。

 

這時選擇退休照顧父母,會是好的選擇嗎?

 

他說已打算這一兩年要辦退休,就可以回台灣好好照顧父母,但是我卻為他擔心兩件事,不過我並沒有勇氣說出口。

 

擔心之一是,會不會沒等到他退休,父母就已經先走了?只能徒留遺憾一生。擔心之二是,在聊天中已經發現他身體會不由自主地抖動,會不會甚至他比父母更早走?這可能是更大的悲哀。

 

我沒有勸他趕緊退休,這樣才有機會陪伴父母走完最終一程,因為他一定有這種心願,只是工作讓他身不由己。這樣勸他,恐怕只有加深他的罪惡感。

 

分手時,彼此互相勉勵要保重。他最後跟我說,他要回家陪爸爸睡覺,讓媽媽可以好好休息。一個有心孝順的子女,卻無法盡孝道,最是讓人心疼與不捨。

 

父親發生院內感染,身為醫生的兒子壓力更大

 

B同學並不是過年期間才回來的,他早在去年十月起就一直待在台灣的醫院裡。

 

他的父親當時被送去醫院急診,後來應該可以痊癒出院,沒想到在醫院不斷發生院內感染,輾轉被送到不同的科別去醫治,一度還曾病危。

 

他就從那時趕回台灣,一直待到過年後父親出院,才能回去美國。

 

他本身就是醫生,所以照顧的壓力更大,因為或許他不太同意院方的一些醫療處置,卻又不能過度干預,所以會比我們一般無知的家屬更煎熬。

 

其他的家人看他在醫院也束手無策,更給他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同時,全家將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他也毫無推託的可能,似乎要他一肩扛起所有的責任。

 

和他碰面聊天,是和A同學完全不同的經驗。他一直在講他父親的事,幾乎沒興趣聽我分享近況。其實我根本幫不上他任何忙,但讓他好好跟我訴苦,或許可以讓他心情好過一點。

 

父親病危,該向美國服務的醫院請辭嗎?

 

他在父親病情最危急的時候,一度想要直接和他在美國服務的醫院請辭,才可以全心全意照顧父親。

 

不過,他也非常掙扎,因為就現實面來說,一旦辭職,會損失非常可觀的退休金,還有一切的醫療福利。

 

我這時給了他很殘酷的建議:「這樣做,或許你只能再陪你父親很短的一段時間,但卻會放棄了你未來還有很長的人生,而且你可能會讓父親充滿對你的歉疚,不一定對他的病情有幫助。」

 

他最後聽了我的建議,沒有一時衝動去辭職。

 

相信身邊的家人,別因照顧父母而產生衝突

 

他一共請了超過四個月的假,最後不得不回美國,但又放心不下家人能否長期照顧其實病情還不穩定的父親。

 

我勸他必須放下,要相信家人也有和他一樣的能力,可以接下照顧父親的責任。我身邊有太多的故事,都和子女在照顧父母因勞逸不均而發生的衝突有關,希望這種情形不要發生在他身上。

 

能守護年華老去的父母,既是幸福也是壓力

 

和我以上提到的兩個同學相比,如果能在國內陪伴父母老去,其實是要惜福的,因為我們至少不必在「自私」和「孝順」之間掙扎。初老的我們,能夠守護著一路走向終老的父母,是幸福,也是壓力,更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