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車廂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53

原來我們與憂鬱這麼近!拒絕在一起「共享寂寞」,這樣做才能真正地聚在一起

tCol 2021-02-20

劉軒

原來我們與憂鬱這麼近!拒絕在一起「共享寂寞」,這樣做才能真正地聚在一起

當網路與空氣一樣普及,科技孤立是大眾皆知的文明病時,我們需要更多面對面的空間,真正地相聚,不是在一起共享寂寞。

閱讀更多

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爬上玉山的奇蹟:病重要用重藥,「爬山」是帖良藥

tCol 2020-07-27

李豐 醫師

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爬上玉山的奇蹟:病重要用重藥,「爬山」是帖良藥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閱讀更多

葬禮要花30萬!父母火化後不取回骨灰...一場終極的「零葬」,讓子女從墓地的重擔中解放出來

tCol 2020-02-03

島田裕巳

葬禮要花30萬!父母火化後不取回骨灰...一場終極的「零葬」,讓子女從墓地的重擔中解放出來

編按: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歷程。一般來說,台灣民眾花在治喪的費用,包括棺木、告別式、靈骨塔位的安放等,粗估約30萬元。當然,有些人認為儀式簡單隆重即可,有些人對靈堂佈置要求較高,根據家屬的需求不同,治喪費用將會有所增減。傳統觀念認為,父母的喪葬費用是子女的義務及應盡的孝道。隨著社會變遷,有些父母選擇簡化自己未來的葬禮,現在甚至還有「靈葬」的觀念;而這些新時代的治喪方式,對子女來說也能從過去沉重的負擔中得到解放。

閱讀更多

她原本術後恢復差、準備寫死亡診斷…幾天後竟奇蹟重生!醫師:給病人機會,並且永遠做最後放棄的人

tCol 2020-01-15

楊智鈞醫師

她原本術後恢復差、準備寫死亡診斷…幾天後竟奇蹟重生!醫師:給病人機會,並且永遠做最後放棄的人

「楊醫師,金雀阿嬤今天要轉普通病房了!」看到 LINE 簡訊傳來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

閱讀更多

當親友要離婚或分手,你是「勸和不勸離」嗎?避免公親變事主,幸福指導棋可以「這樣」下

tCol 2019-11-22

愛心理

當親友要離婚或分手,你是「勸和不勸離」嗎?避免公親變事主,幸福指導棋可以「這樣」下

正因為「勸和」和「勸離」都不容易,問的人和勸的人都得三思。問的人不妨冷靜想想:勸你的人自己感情幸福嗎?她真的有立場說那些話嗎?而勸的人也得冷靜思考:我是真的覺得這樣對她比較好,還是投射一部分的自己在她身上呢?

閱讀更多

不是有墓地才會想起逝者…葬禮一場要花30萬,連骨灰都不留的「終極零葬」、解放子女重擔

tCol 2019-10-24

島田裕巳

不是有墓地才會想起逝者…葬禮一場要花30萬,連骨灰都不留的「終極零葬」、解放子女重擔

編按:一直以來,喪葬費用算是不小的經濟負擔。據統計,在台灣大約需要30萬或者更多……隨著台灣人對「身後事」的態度轉趨開放,台北市政府統計,民國103年起,參加環保葬人數漸增,樹葬最多、當人生的終點到來,讓一切「歸零」,也是葬儀方式的另一種選擇。

閱讀更多

過40歲後,聽力開始大不如前?專家教2招有效改善

tCol 2019-05-21

平松類

過40歲後,聽力開始大不如前?專家教2招有效改善

B小姐是托兒所的老師。托兒所不是很大,沒有讓小朋友奔跑遊戲的空間,所以她每天都帶小朋友到附近的公園玩。

閱讀更多

留意你的情緒,那是你心所在的地方

tCol 2019-04-26

海苔雄

留意你的情緒,那是你心所在的地方

「你是豬嗎?你有沒有腦袋呀!」一個孩子似乎不小心把一杯珍珠奶茶弄到了,媽媽氣急敗壞地,還得去找捷運的人員來幫忙清理,旁邊的路人一邊談論,媽媽的眼神多麼的兇狠。

閱讀更多

從編輯做到發行人!55歲愛書人廖志峰 不怕出版冷門書

tCol 2019-03-22

陳亭均

從編輯做到發行人!55歲愛書人廖志峰 不怕出版冷門書

出版累人這件事,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再清楚不過了。諸事瑣擾,如作者不準時交稿;又如討論好要出版的作品,在最後一刻因故撤掉。讀者們也熱心,不時因發現書中內容有誤,就找出版社大發一頓雷霆。有作者要搬家,廖志峰更是大包小包地幫著收拾細軟。

閱讀更多

親自改造老古厝、開墾咖啡園!這杯手沖黑咖啡,讓人忘卻時間

tCol 2019-03-04

李佳芳  

親自改造老古厝、開墾咖啡園!這杯手沖黑咖啡,讓人忘卻時間

來到日月潭較少為人知的「日潭」,古樸的三合院村落曾是重要的莊稼地,樸實農村在時代的推移轉變下,昔日稻田風景不再,「頭社米」的稱號也少有人聞。然而,在車輛快速疾駛而過的路旁,一棟小巧卻古錐的咖啡屋悄然現身,惹人不由注目,在小村落停駐了下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