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40歲後,聽力開始大不如前?專家教2招有效改善

過40歲後,聽力開始大不如前?專家教2招有效改善

B小姐是托兒所的老師。托兒所不是很大,沒有讓小朋友奔跑遊戲的空間,所以她每天都帶小朋友到附近的公園玩。

這一天,她領著五個孩子去公園,一路上確認沒有人脫隊。雖然工作很辛苦,但一看到小朋友的笑容,B小姐就有了工作的動力。

 

公園裡有個留著落腮鬍的老爺爺坐在長椅上,一直抖動身體,神情看來有些緊張。B小姐感覺氣氛不太妙,便讓小朋友避開他。沒想到,老爺爺突然大吼:「從剛才就一直吵得要死,混帳東西!」小朋友都嚇得躲到公園角落裡。

 

B小姐趕快把被嚇壞了的小朋友集合起來,決定先把孩子帶回去再說。但如果明天這個老爺爺也在公園裡該怎麼辦?B小姐一邊帶著孩子回托兒所,一邊煩惱地想。

 

耳朵不好 嗓門會跟著變大

 

在電車等公共場所中,時常可以聽到老年人大聲說話。

 

清晨第一班車的車廂內,乘客們都靜靜地閉目養神,卻有老人高聲交談:「最近我家附近在施工,真受不了。政府這樣亂用我們的稅金,未免太可惡了!」、「我們只是想安安靜靜過日子而已呀」。聽到這裡真想跟他們說:「需要閉嘴安靜一點的,應該是你們吧!」

 

老年人會這麼大聲說話,原因是聽力減退。說話的人跟聽話的人都聽力不佳,所以不會發現雙方都很大聲,以為只是用平常的音量聊天而已。

 

假如老年人很少出門活動,更可能會因為可以出門而開心得高聲談笑。

 

門診也有一些高齡病患不自覺地大聲講話。「這邊可以坐嗎?」、「走路累死啦!」來看診的老人這樣扯著嗓門大喊,連醫院員工聽了都嚇一跳。年輕員工甚至以為老人家生氣了。

 

其實,老人家並沒有生氣。「那個年輕人做檢查很仔細,動作很溫柔呢!」他們會這樣稱讚,可見得並沒有生氣。老年人其實只是想要跟人輕鬆地聊天,卻因為口氣粗魯又大呼小叫,把氣氛都破壞了。

 

我們很容易以為「人老了,個性就會變差」,但其實變差的不是個性,而是耳朵

 

聲音太小聽不見 聲音過大又不高興

 

此外,老年人不只容易講話大聲,也比年輕時更難忍受吵雜的噪音。不管是小孩子的打鬧聲或是狗叫聲,他們的難受程度都比一般人高的多。因此才有會老年人反對住家附近開新的托兒所,或是怒斥小朋友太吵了。

 

雖然可能會有人覺得「這些老人真是不講道理!小孩可是寶啊!」、「果然老人就是很難搞」,我還是希望各位把這一點放在心上:長輩們聽到小孩的吵鬧聲會覺得生理上很難受。

 

否則,做父母的會以為反正老人家疼孫子孫女,吵一點也無妨。雖說他們確實會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但若長時間吵鬧或哭個不停,就算親如爺爺奶奶,也是會突然發火的。

 

老年人除了音域高的聲音聽不清楚以外,還常有另一種現象叫做響音重振(Recruitment),意思是當音量超過一定限度,會突然感覺非常吵。

 

研究顯示,七十歲以上的長者有七成特別容易感覺周遭吵雜。也就是說,高音太小聲時聽不見,太大聲時又會突然間彷彿耳鳴般耳朵疼痛。

 

所謂令人痛苦的聲音到底是怎樣的聲音,不太容易解釋。令人痛苦的聲音有很多種,大家可以想像類似金屬摩擦的尖銳聲音,或是用指甲刮過黑板時的聲音。

 

重聽越嚴重,聽不清所有的聲音、或對高音域的聲音感覺痛苦的現象就越嚴重。

 

如果身邊有長者經常抱怨小孩或動物的聲音很吵,就有必要花些心思和費用來做隔音措施。例如將隔音牆的厚度(重量)增加兩倍,其效果相當於把音源隔遠兩倍距離。

 

如果在施工現場,用布料之類的物品來阻隔聲音,效果也不錯。

 

攝取鎂 吃飯八分飽

 

想要改善聽損,首先從食物著手。研究顯示,鎂對改善聽損效果顯著。

 

日本對國民每日攝取鎂的建議量,男性為三百二十毫克,女性為二百七十毫克。但很難從單一食材中攝取足夠的鎂。

 

海藻類富含鎂,每一百公克綠藻約含有三千二百毫克的鎂。但是,一碗味噌湯裡只有四克的綠藻(約有一百三十毫克鎂)。羊栖菜一餐以五克計算的話,含三十二毫克的鎂。

 

堅果類也富含鎂,一杯可可豆(六克)約有七十三毫克,十粒杏仁(十一克)約有三十一毫克。因此可以採取喝可可配杏仁這樣的複合攝取法,利於增進攝取效率。此外,鎂對改善便秘也頗有助益,對女性來說是一大福音。

 

其他對聽力有益的營養素,還包括維生素C與E。

 

吃飯八分飽,對改善聽力也有幫助。平時不要吃太飽,可以減緩聽力退化。八分飽養生法大家都耳熟能詳,對耳朵的影響尤其顯著。

 

此外,研究也已經確認,重聽患者容易罹患失智症。比起常人,重聽患者身體的老化多了八.六歲。另外還有研究顯示,重聽者在三年內需要照護或死亡的比率,是無重聽者的二至三倍。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現象?雖說人類接收資訊最重要的管道是透過眼睛的視覺,但透過耳朵進來的資訊是最多的。

 

若是從耳朵進來的資訊被擋掉了,老年人跟周遭的互動一定會變少,連在超市結帳時跟收銀員講話都變得意興闌珊。也無法了解電視、廣播的內容,內心世界會變得非常孤單。

 

老後行為說明書。

 

(本文摘自《老後行為說明書》,商周出版出版,平松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