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1
麥田出版
退休之後如果只是為了「不能不做點什麼」而焦急地找一件事學習,理所當然地無法從中感到快樂,因為你從一開始只是將興趣的養成當作一種義務。
閱讀更多
2017-11-14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我在四十歲得到兒子,因為好奇自己是如何長大的,於是認真觀察他的成長過程,後來研讀失智症,發現老人老化的過程就是「返老還童」的變化。
閱讀更多
2017-11-03
圓神書活網
人會有負面的念頭或想法,首先與父母有關,因為我們從小就是透過父母的教養方式認識這個世界。請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叮嚀過多少次「不要跟陌生人講話」「不可以太得意,會樂極生悲」?這些告誡的意圖本來是良善的,是父母害怕我們受傷而提出來的,但背後呈現的是焦慮、害怕與不安全感。
閱讀更多
2017-10-31
圓神出版
那些能幹的商務人士有強大的自制力,而且他們很清楚「吃不胖的技巧」與「飯前飯後的體態重置法」,所以才可能即使應酬大吃大喝,或是加班之後吃碗拉麵,也不會發胖。
閱讀更多
2017-10-31
圓神出版
現在年長了,對女生之間的友誼有更成熟的想法,也不太會因為一些交友上的小事所困擾。因為我更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不會勉強自己一定要跟誰做朋友、要當個大好人、人緣好的人。因為真心的朋友不必多,選擇好的「益友」才會讓你的人生更快樂、更有成長。
閱讀更多
2017-10-31
圓神出版
你曾想過,有什麼樣的朋友是你絕對不會往來的?因為你不接受、不認同她的價值觀或她所做的事。
閱讀更多
2017-10-31
愛長照
生前告別式,打破我們對死亡的禁忌,將死亡直接搬上檯面,讓每個人都清楚──現在就是適合 談論 死亡的時機,讓當事人有機會聽見這些訴說,讓親友能夠表達。
閱讀更多
2017-10-31
林耕新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表面上是以他人為出發點的關愛,但其實是一種情緒勒索,為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閱讀更多
2017-10-25
黃偉俐醫師的精神醫學新天地
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政論節目 談論 阿扁說:「他一開始是裝的,後來變成真的病,台語叫做「凝」,一開始中文叫『身心症』,後來看電腦斷層真的是大腦前葉有萎縮」,他後來又解釋:「阿扁是身心症,一開始身體沒有病,但是心情不好,後來發現腦袋病變,心情不好會死人,器官都會壞掉。」,但事實如此嗎?
閱讀更多
22/ 26
第 22頁,共 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