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受苦已經夠了,不需要再賠上所有的人生

受傷受苦已經夠了,不需要再賠上所有的人生

傷害和虐待,不該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你不需要因為惡事發生在你身上,而認同你的生命是不好的。

作者:蘇絢慧
 
 
當我們的人生,深藏著不被他人所理解的經驗,那會是一份很深的孤立感,和與世隔絕的疏離感。

彷彿和這世界,再也找不到語言連繫,找不到方法溝通。

生命中的孤寂經驗,讓你像是深埋在幽暗的地底下,無人能看見,也無人可觸碰。不會有人了解你有多窒息,也不會有人真的懂你究竟是如何活下來的。

對別人來說再輕易不過的生活,卻是你苦求不得的。你可能想不通究竟哪裡出錯,為什麼偏偏是你遭遇到?你也不明白,這一場痛苦的生命災難,要找誰來為自己討回公道?別人怎麼可以就這樣過著平順的日子,你卻每時每刻都在恐懼的壓迫下,生不如死?

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極其貧窄,認為這世界只有善良和光明,無從想像殘忍和虐待的惡行一直存在於某個黑暗角落,不曾終止。

而遭遇殘忍虐待和傷害的生命,對只相信善良和光明存在、排除黑暗和不幸的社會,無言以對。因為一說出口,只會感受到更大的不理解和質疑。

人要能「感同身受」實在太難,對於很難理解的遭逢,人們習慣很快地給予不切實際的建言,和自以為是的評論。

那些不為人知的生命經驗,終究只能孤獨。

這是創傷者的孤獨,及與世界的斷裂。當受苦的生命經驗無法被另一岸的世界所包容,允許有適切的位置存在及發聲時,生命所感受到的憂鬱與沮喪、憤怒及悲痛,就只能被一再證實。甚至,令受創者懷疑自己根本不該存在於這個世界。

受創者的經驗是真實的;對他而言、對他的生命來說,創傷經驗實實在在發生過,曾深深撞擊他的生命,致使生命被錯待、錯置,甚至完全遭到破壞。當外在環境的他人及社會過度簡化真實經驗,不在乎真實經驗的存在時,個體創傷的記憶被迫註銷,無以言說。

當人無法表達生命真實有過的經驗時,取而代之的是空白。生命變成零散而片段的空白,再也無法找到與世界連繫的橋梁。

真實的創傷經驗(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創傷)龐大又沉重,猛然的撞擊讓生命七零八落,豈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表達、安排幾次心理晤談就可以言盡的?豈是三兩次與朋友、家人的對話分享就可以拋擲的?

所以,創傷的療癒需要耐心,需要溫柔,也需要等待。

越艱難的事,往往越需要時間的寬容和慈悲。

千辛萬苦的療傷歷程中,若是可以感受到一份愛的同在,無疑是受創的人、破碎的心最需要的力量。讓受創的人明白:有人在心疼你的受苦,這不是你的錯;雖然這一切發生在你身上,卻並非意謂,這是你的錯誤所造成的。

你的受傷及受苦,已經夠了,你不需要再賠上所有的人生。

你仍有權利過你要的生活。你有權利找回屬於你的世界,把自己重新擁抱回來。

傷害和虐待,不該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你不需要因為惡事發生在你身上,而認同你的生命是不好的。

那些人的錯誤,該還給那些人承擔。你甚至不需要勉強自己去原諒或寬容,而是要把原諒和寬容,留給劫後餘生的自己。給予自己一份堅定的承諾--不會認同那些壞的對待和遭遇,也不會持續讓那些記憶綁架你、侵犯你、吞噬你。

打開你的心門和心窗,當你打開你的內在世界,你的內心就不會只是黑暗,而有了光亮。

你不需要外在世界的人認同及憐憫你的處境;而是你對自己的原諒和接納,讓你有了力量,迎接自己生命的新希望。接下來的生命,你已不再被誰勒索和威脅,你將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及保護者,離開邪惡和冷漠的角落,不再是它們的俘虜,也不再受它們支配。

這是你超越那些創傷的時刻,創傷並沒有讓你失去自己,沒有讓你變成一個你也不認識的人。

好好成為擁有本質的你,完整擁抱真實自己,是你對那些帶給你創傷的人,最強大的一擊。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蘇絢慧

出版:究竟出版

書名:敬那些痛著的心:蘇絢慧的暖心放映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