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
林暐鈞
每一個人面對親人離世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死亡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階段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2022-11-22
呂秋遠
2022.11.22今周刊編按:藝人大S昨(21)日爆出向汪小菲追討500萬生活費,讓汪小菲在微博秀出家用明細怒轟「那個家四個億台幣,我買的,付了2.4億首付,每月100多萬房貸我付著」。大S回以高EQ聲明表示「從認識汪小菲第一秒至今,從來沒有傷害過他的身、心;對汪爸爸和張蘭女士也發自內心尊敬。至於離婚原因,我為了小菲及其父母著想,主動提出兩方緣分已盡,好聚好散作為離婚理由,並保證此生不出惡言,我也 說到做到 。」大S願紛爭就此停止。心疼大S的經紀人廖瑋琪忍不住回應,十年婚姻真的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針對網友質疑大S嘴裡說愛孩子,卻剛離婚就立馬結婚,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母親該做的事,廖瑋琪透露出大S前段婚姻狀態「如果這個人是你的浮木,載浮載沉在婚姻關係裡,快要溺斃死去的人還不緊緊抓住?」在汪小菲跟大S的爭議裡,我們能學到什麼呢?知名律師呂秋遠神剖析。
閱讀更多
2022-09-19
小虎文
今年揮別職場的助理教授江季芸,40多歲就開始自己的退休大計,穩健朝年領百萬股利的路上邁進!她說,賺錢與投資固然重要,可是想要退休後高枕無憂,最重要是「懂得守住錢」。
閱讀更多
2022-07-12
翁申霖 整理
「安心走吧!我會照顧孩子們」,一句派出所所長的「掛保證」,讓身負重病卻放不下4個幼子的村民安然離去。宜蘭縣蘇澳分局澳花派出所所長胡傳明在6年前為了兌現他對民眾的承諾,一肩扛起照顧4孤兒的責任,代父職的他包辦了生活費、教育費,一路來花費高達1100萬,讓四兄妹很感謝,「雖然失去親生爸爸,但上天又送了他一個父親」。
閱讀更多
2022-04-01
角子
好像真的是這樣。我們都是先從「愛別人」,才開始學會「愛自己」的。在分手後的傷心裡,「愛自己」成為我們可以寬慰自己的一句話,甚至會讓人心酸地熱淚盈眶,是啊!這一路也只有自己明白,為了這份感情、為了他,你曾經多麼地不愛自己,讓自己受了多少委屈。於是我們便帶著「愛自己」的信念往前走了,可是好像也只好了幾天,那種無力感就又回來了。終於你忍不住感嘆:愛別人,比較容易;愛自己,真的好難。
閱讀更多
2022-03-14
李易紓
86歲前氣象主播李富城,3月才自曝自己有輕微失智,只能靠著自我鼓勵、運動來減緩症狀。但昨(8/25)日驚傳他不慎「3根手指頭被壓扁」送開刀房,嚇壞不少粉絲。李富城在臉書發文表示,因為想吃包子,才用壓麵機去壓麵,一不小心將手伸進去,才會如此嚴重。經過麻藥鎮定,他無痛安睡了8小時,「現在該吃藥了,有點小小的痛疼,在忍耐範圍內,止痛藥就再等一等。」事實上,李富城3月時在臉書透露,自己痛失結褵半世紀的妻子後,一度崩潰、陷入憂鬱,可能因此導致失智發生。「我的感覺、感受是漸進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完全失智,現在就是記得很久以前的事,但會忘記現在與最近的事情,我也企圖減緩失智,例如做運動,出去走走啊,也許我的憂鬱症是失智的主要來源,我又不想吃憂鬱症的藥,醫生要我多出去曬曬太陽。」而軍人退役的他果然 說到做到 ,常在臉書貼出單車運動照,以及生活美景、麵食製作照片,當然也不忘氣象老本行,常PO出天氣相關資訊,樂活態度獲得粉絲追蹤、鼓勵。北市關渡醫院院長、前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人生當中少不了要吃幾顆藥,需要藥物控制就要去做,不要因為有個疾病就覺得日子難過,因為想健康老化、不失能失智、壓縮不健康壽命時間,首要關鍵就是心態。不想失能失智,中年就要開始建設自我心態!(原文刊登於2021/8/30,更新時間為2022/8/26)
閱讀更多
2021-09-09
蕭婷方
20210922編按:行政院推出振興五倍券,於今(9/22)起開放數位綁定,而紙本券預約則從9/25起跑,兩者皆為10月8日正式使用,使用期限至2022年4月底止。使用範圍包括餐飲、夜市、市場、學費、補習費、婚宴、百貨公司、書店、演唱會、體育賽事、旅遊住色、國內電商網購等,不適用的範圍則有境外電商網購、股票、繳稅、繳罰單、行政規費、菸品、保單、國民年金、信用卡費、禮券、儲值這11大項。
閱讀更多
2021-08-13
P’s
不是每段關係,都能成為值得一刷再刷的電影,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吹走來過心裡的陰影。
閱讀更多
2020-10-05
周維麗
有人會把「做好人」當成責任,而這個奇特的責任意識會促使他們在心理上認定自己應該負全責,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他們都會選擇無條件接受,並且認為自己的名聲就建立在這份責任感上。在某些時候他們會很有自覺,而別人也會認定這些人 說到做到 ,可是這種樂善好施往往讓人力不從心。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