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
NOW健康
上下樓梯膝蓋痛,別再一直吃止痛藥了!趕緊找醫師評估,確認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免錯過治療時機。1名35歲的女體育老師常在打完羽球後常感覺膝蓋疼痛,經過休息仍無法緩解,經 診斷 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同仁醫療財團法人貴陽診所院長張邦瑋醫師表示,上下樓梯或在健身後站起時若膝蓋感覺不舒服,且年紀低於50、60歲,那應該不會是退化性關節炎,恐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閱讀更多
2024-06-30
郭美懿整理
一年四季皆有生產的香蕉,含有大量纖維及抗氧化物,除了助眠、穩血糖,還具有軟化糞便、降低壞膽固醇等功效。不過香蕉屬於高鉀食物,腎臟功能不全者必須控制攝取量,腎臟科醫師林軒任便表示,有位60歲女病患天天吃香蕉幫助排便,某天竟因高血鉀昏迷不醒送醫。據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的鉀離子攝取量為2000~3500毫克,換句話說,「一天吃5根香蕉就超標了!」
閱讀更多
2024-06-27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以「客家妹」形象出道的陳明珠,不只主持過總統就職典禮、金曲獎、金鐘獎星光大道,近年更將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演出戲劇之外,還發行個人EP,朝全方位藝人目標邁進。
閱讀更多
2024-06-24
郭美懿整理
端午過後全台持續飆出高溫,中央氣象署今(6/24)晨針對11縣市發布高溫特報,包括雙北、花蓮、彰化以南7縣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會。對此,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提醒,「才剛開始真正要熱!各地每日的高溫炎熱,似乎還沒看到盡頭!」炎熱天氣也使全台熱傷害人數急遽上升,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至6/23,總計413人次因熱傷害就診;而今年上半年以來,熱傷害就診人次累計達557人,分別比去年2023年的483人、2022年的355人都還要高。醫師提醒,台灣夏季炎熱潮濕,若長期沒有適當防護,很容易就會發生熱傷害,尤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恐怕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且死亡率超過30%。若出現中暑現象,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閱讀更多
2024-06-19
陳嘉新
在開放性病房工作的時候,常會碰到住院患者是以原因不明的身體症狀來住院的。這些患者通常遍遊各科,到處拿到「你沒病」的 診斷 ,最後便被轉來精神科。大多數此類患者可以在門診追蹤,但少數患者因為症狀嚴重,影響情緒睡眠,因而被建議住院,方便進一步評估跟調整藥物。
閱讀更多
2024-06-18
郭美懿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8年,仍在前年因大腸癌病逝,享年39歲;沒想到弟弟余祥銓日前也在社群發文,表示做大腸鏡檢查發現冒出7顆息肉,其中3顆是可能會變成大腸癌的腺瘤,讓他直呼:「有讓我Shock到!」其實直腸癌患者中,大約1成有家族史,而有遺傳因子的,大約佔了2~5%左右,其中最常見的遺傳因子,就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醫師指出,這個疾病會讓人在腸道黏膜中長出數千個息肉,而息肉會很快有癌變,通常會在40歲以下就發生癌症。因此若家族中有人罹病,或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建議都要儘早開始進行定期的大腸直腸鏡篩檢。
閱讀更多
2024-06-17
郭美懿整理
衛福部統計處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2)首次入榜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從第3名降至第6名,死亡人數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
閱讀更多
2024-06-13
NOW健康
現代人往往因為生活或工作壓力,睡眠不足或運動不夠等因素,導致皮膚狀況出現問題,像是皮膚暗沉、鬆弛、細紋、痘痘或敏感肌等,若未能及時處置,恐怕會落入提前老化的命運。
閱讀更多
2024-06-13
小梶沙羅
子女、孫輩、配偶因為照護問題,筋疲力盡,最後動手施暴的悲慘事件層出不窮。並不是照護者或是被照護者哪一方有錯,但是,沒有實際體驗過的人,絕對無法了解照護的辛苦。不僅如此,「家裡的事家人自己解決」、「家人照顧理所應當」等傳統的價值觀甚至壓迫著照護者,讓他們無路可走。
閱讀更多
2024-06-11
學老誌/鍾佩芳、凃奕豪,蔡曉萱整理
編按:在退休後,曾任職於調查局的施淑梨經歷了照顧失能老伴和喪偶的過程。她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全心全意地照料著因中風、失能和失智而需要特別照顧的伴侶。於她而言,這段旅程並不僅是一場令人措手不及的挑戰,更是一場對愛與承諾的實踐。正因如此,施淑梨始終保持著樂觀和堅定的態度。她認為生命的旅途就是盡力去實現內心所渴望的,而她走過的每一步都讓她感到圓滿,沒有留下任何遺憾。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