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李易紓
55歲的陳先生,平常不抽菸、不喝酒,生活作息正常,1個月前發現右乳頭有小硬塊而到住家附近的醫院就醫,當時診斷可能只是良性脂肪瘤,因此沒有在意。但最近因為硬塊變大有壓迫感,才進一步做檢查,超音波檢查發現,硬塊雖然只有1公分,但是密度高且邊緣不規則,疑似惡性腫瘤,經切片檢查後確認為非常罕見的男性乳癌。
閱讀更多
2020-12-01
李易紓
衛生福利部108年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是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的第4位,好發年齡約45至64歲,比歐美國家提早8至10歲。其中又以45至49歲婦女的發生率最高,顯示乳癌是各個年齡層女性,都需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
閱讀更多
2020-11-13
照護線上
超音波的技術原本都掌握在海軍手上,或運用於工業技術發展,大概於1950年代開始,醫學開始採取超音波的技術來做各種檢查。現在準媽媽們做產檢時,總會從超音波影像中看到貝比的頭部、小手手,並存留下各種可愛的影像。如果吃完大餐後容易右上腹痛,醫師會安排腹部超音波看看是否膽結石正在作祟。
閱讀更多
2020-10-16
瞿欣怡
阿述是個很寬厚的人,方方面面來說都是這樣。她寬額厚唇大耳,寬肩大手大腳,笑起來很和善,擁抱很溫暖,不止一個算命仙說她前世是出家人。我常開玩笑說她前世是修行的大師兄,我這個刁蠻鬼擾亂她修持未果,這一世又來煩她。阿述總是會看見人最痛苦幽微的地方,她心軟善良。她很難拒絕別人,甚至連信用卡銀行打來推銷,她都考慮到對方工作辛苦,不忍心掛電話,要不是我強力阻止,她差點就買了一張信用卡保單。她當然有很多缺點,但她的寬厚遮掩了一切。我常覺得她這樣的人,不應該遭遇壞事。壞事卻在今天臨頭。
閱讀更多
2020-10-12
NOW健康
乳癌在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位居1名,相較於歐美國家,大多為停經後婦女 罹患乳癌 機率較高,但台灣 罹患乳癌 的平均年齡卻相較於歐美國家提前約10年,可見女性乳癌年輕化已成國人須正視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0-10-07
林靜芸醫師
許先生是台灣著名的金融專家,退休之後沒有閒過,他是文化協會會長,89歲獲頒勳章,表揚他推廣日本茶道及美術。他說:「頒獎不是我作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獲頒獎章是努力的開始。」有一天,一生懸命的許先生,在94歲時與太太坐在客廳看電視,太太發現他沒有反應,才發現許先生已安詳往生。
閱讀更多
2020-07-21
照護線上
20210404編按:法務部前部長羅瑩雪驚傳昨晚(4/3)辭世,享壽69歲。羅瑩雪 罹患乳癌 多年,一路積極抗癌,但近日病情惡化不幸辭世。羅瑩雪是在2014年5月初因胸部硬塊就醫檢查,結果被醫院判斷為第二期乳癌,隨即接受手術切除並進行化療。國內研究發現,女性乳癌人口自40歲開始快速激增,除了定期做健康檢查、定期做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外,若發現自己符合以下5個指標,代表可能是乳癌的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2020-07-03
楊雅婷
42歲李小姐在三年前沐浴時,摸到左側乳房有個小腫塊,因無不適症狀不以為意,直到去年腫瘤擴散到皮膚表層,導致潰爛,發出惡臭才趕緊就醫,惡性腫瘤大小已達15公分,確診為乳癌第四期。一開始,李小姐因認定自己罹患絕症,已屬末期,拒絕接受治療,但在醫師鼓勵之下,她歷經半年的化療與兩年標靶治療,腫瘤已消去許多,最後再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如今的她狀況穩定,順利回歸職場與家庭。醫師提醒,預防乳癌應特別注意飲食與運動,45歲後更要定期檢查。
閱讀更多
2020-06-20
廣告企劃製作
癌症時鐘加快,根據統計,每四分42秒就有一人罹癌。在癌症常規治療中,放射線治療是不可或缺的輔助療程之一,但您可知道,放射治療除了帶走潛伏的癌細胞外,有時也會造成皮膚角質層與真皮層的受損……
閱讀更多
6/ 15
第 6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