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8
彭蕙珍
陳艾妮是北一女、台大畢業的高材生,一生都在締造紀錄,她不但是華人世界寫書、演講最多的女作家,現在還是個畫家。她來到了「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年紀,依舊積極生活、為滿身能量找出路,更希望找到一位也渴望恩愛、彼此懷抱到老的另一半。
閱讀更多
2021-02-05
李蓏昀
人們只要哪裡有病痛或不舒服就會來看醫生,尤其來到加護病房的都是有生命危險的人,有的人接受治療,生存意志積極,最後痊癒而歸,有的人則是很遺憾地到了天國。不過,大部分的人來到醫院都會認為:「一切都會沒事,醫護人員一定能把人救活。」可是,醫護人員也只是人,又怎能將觸角伸到神的領域呢?
閱讀更多
2021-01-22
偉文隨筆
在文學作品中常將人的一生比喻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時節,西蒙波娃認為這是很老套的描述,因為自古以來,在 繪畫 或各種作品中,都一再重複著這個老調。
閱讀更多
2020-10-28
彭蕙珍
台塑集團共同創辦人王永在夫人周由美學畫30多年,透過 繪畫 ,她學會安靜、耐性和專心。最近在大直碩舉辦《游墨唯美》個展,個性嚴謹的她說:「只要想做一件事,我會很有熱情的堅持下去,而且一直苦練!」
閱讀更多
2020-10-14
黃淑文
我的人生,在35歲時辭去教職,從零出發。我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投入寫作。從小,被父母期望去當一位老師,在一條被安排好的軌道運轉著,沿途看到的生命風景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一直到生了兩個孩子,請了幾年的育嬰假,我從照顧孩子的生命裡看見自己,重拾自己。驀然發現,文學寫作才是我的最愛,我再也無法違背自己。 辭職,成為一位全職媽媽,也是為了療傷。總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緊緊擁抱孩子的剎那間,才感覺自己回到童年,填補了那個欠缺親情擁抱的缺口。我在書中努力描繪的,其實是想透過內在,那個被我們遺忘的「小孩」,喚回一個純真活潑的生命,一份鮮活的感情。或許是,過去我所受到的教育,總是希望我成為「完美的乖小孩」,所以現在,我反而希望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完美,卻很快樂。
閱讀更多
2020-08-31
魏惠娟, 王梅
美國退休人協會曾在官方網頁發表過一篇有趣的文章, 標題是:「退休第一天做什麼事?」(What to do on your first day of retirement?) 這篇文章列出了幾點建議,包括:睡到自然醒、到附近咖啡座享受一頓豐富早餐、開始去做一直想做的事、打電話邀請已退休的朋友一起餐敘等等,但文章也特別提醒一點:不要去公園的板凳上發呆。
閱讀更多
2020-07-16
江育誠
我沒有屍體可以解剖,就算有,我可能也沒那個膽量,可是我對人體結構有著同樣的興趣,為了肖像畫創作,我找來中醫十八銅人的人體模型,協助我研究骨骼肢體結構,甚至還請外甥幫忙設計軟體程式,讓我可以精準比對真實人體與自己的創作之間的差異。
閱讀更多
5/ 12
第 5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