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不是老來憂鬱而是大自在!無需勉強、活得愈來愈像自己,找回人生自由與樂趣

50後,不是老來憂鬱而是大自在!無需勉強、活得愈來愈像自己,找回人生自由與樂趣

在文學作品中常將人的一生比喻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時節,西蒙波娃認為這是很老套的描述,因為自古以來,在繪畫或各種作品中,都一再重複著這個老調。

從古老的埃及到文藝復興時代,在處理老年這個題材時,幾乎總是出於刻板印象,同樣的比擬,同樣的形容,老年總是人生之冬,白頭髮、白鬍子總會讓人想到白雪、冰霜,大家不管是頌揚或貶抑,總是用陳腔濫調來掩蓋對老年人真實面貌探究缺乏興趣。

 

不過換句話說,這個被用濫的象徵,其實也表示這種來自於人面對春夏秋冬的直接感受,對比於生命境況的轉換,是很能夠引起人的共鳴。

 

但是我們身處同樣風景或同個季節,會因個人因素而有不同感受,就像把老年比喻為冬天,西蒙波娃就發現,有的作者看到貧脊的冷酷,也有的視為悠然休閒的季節,就像有的作家一方面醜化老年,另一方面又歌頌老年。

 

或者以四季為比喻,也可以將年齡的成長階段單純視為變化,而不是退化,因為不同季節有不同季節各自的優點,無法跟其他季節互相比較。

 

冬天是一年的結束,老年也會感受即將來到的死亡,不過西蒙波娃卻不那麼認為,她覺得死亡對任何年紀的人來說,都是既不遠也不近,而且死亡對於我們而言,它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說,我們活著時,死亡當然不在,當死亡到來時,我們也就不在了。更何況不管那個年紀的人都有死亡的可能,沒有人知道災禍會在什麼時候發生,死亡的必然性對七十歲的人來說跟對八十歲都是一樣的。

 

我們總認為,年紀愈大因為會愈恐懼死亡,所以會活得愈憂鬱,但是事實有可能相反,研究告訴我們,大部分的超高齡長者,通常都是快活地度過每一天。

 

因為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是由大腦不同部位處理,處理負面情緒的器官主要是位於海馬迴旁邊的杏仁體,它與海馬迴有很緊密的連結,隨著年齡增長海馬迴會萎縮,也連帶影響到杏仁體,所以對負面情緒的感覺也連帶沒有那麼敏銳。

 

而且老年人的記憶力衰退,其實也有不少好處,因為人生過往的記憶,有快樂有悲傷,有正面的有負面的,目前研究結論大多認為我們對負面的記憶印象更深,但是因為隨著年紀大記性不好,忘性也愈大,因此那些原本記得的負面記憶也隨著健忘而消失,所以老年人也就會比較快樂。

 

 

有人曾用儀器追蹤眼睛在瀏覽特定場景所花的時間,有時候我們以為眼睛只是隨意掠過周遭的景物,但在超高速以千分之幾秒萬分之幾秒的記錄下,其實我們眼球的運動並不是那麼隨機觀看,而是會有特定趨勢。

 

年長的受試者對幸福的臉部表情會有明顯的偏好,而且會避開憤怒的臉孔,年輕人則會在可怕的面容上停留。科學家推測,或許年長者潛在動機是想把自己的情緒儘量調節成比較愉快的狀態,因此會避開令人痛苦的畫面。

 

年長者比較會找樂子,或者應該說,比較容易從周遭平凡的事物中找到樂趣,而不必像年輕時那樣,必須到處找樂子才能開心。

 

年長者也能體會到,快樂其實是一個內在的狀態,我們無法從外在事物中尋找到真正的喜悅。

 

雖然年齡愈大,體力當然也會隨之下降,許多刺激與冒險的活動必須割捨,但是我覺得年紀大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不必在乎別人的想法與眼光,我們也不再需要勉強自己去學不想學的東西,更不必勉強自己跟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人應酬往來,我們總算可以活得愈來愈像自己了!

 

現代人的壓力來自於有太多事情要處理了,有太多不得不面對的困難狀況有待解決,早就不是蠟燭兩頭燒了,而是四處都有人放火,自己似乎必須化身為千手觀音才能滿足別人的期待,總之,壓力來自於複雜,那麼解決之道,就是在自己能處理的範圍中盡量保持簡單。

 

簡單包括從看得到的生活面貌到看不到的精神慾望,當我們能回歸簡單,享受簡單的樂趣,就能把我們體內被阻礙的能量釋放出來,找回真正的自由與樂趣。

 

所謂看得到的簡單,當然不只是像我每天幾乎都穿一樣的衣服,從來就不必為了挑衣服浪費任何一秒鐘或耗費一絲一毫的精神。

 

真正的簡單也不是追求某些想像的外在形式,不該像樹在自己身上貼新的樹皮,而是該從我們的內在長出來,追求簡單不是放棄享受,反而是更能豐富自己的感受與享受更多的樂趣。

 

為什麼退休樂齡族會愈來愈快樂?我猜主要就是他們已經到體會到簡單的樂趣,對當下的每個時刻、每個遭遇,都能安安靜靜地去感受,不再去追求虛妄的目標,不再去渴求數量的多及外在的熱鬧,而是讓內心可以仔細品嘗此時此刻所擁有的一切事物。

 

年輕時總是匆匆奔波在半路上,總是正要去另外一個地方。走過青壯年,那些奔走與追求已經過去,反而能真實感受,此時此刻,此刻活著,此刻身體健康,此刻自由自在,此刻感覺愉快。這是生命中的大自在。

 

不過,老年人對於死亡還是會比年輕人來的恐懼,因為它似乎不再是遙遠而抽象的命運──他們可以感受到這是一件即將來到而屬於個人的事,同時因為累積了太多東西,老年人拒絕從世界上消失,要是他消失了,他的家庭,他的財產,他的任務該怎麼辦?

 

不過這種對擁有的財物會消失的恐懼男生比女生來得強烈,身為女性的西蒙波娃就認為,對於女性來說,高齡對她們是解放。她們一生對丈夫順服,對孩子犧牲奉獻,這時她終於可以為自己著想。

 

的確,男生比女生更需要為高齡後的生活做準備,這些年世界各國均有類似的研究,而結論也都很一致:熟齡喪偶或離異而沒有再婚的話,男生平均壽命會少七至十歲,而女生沒有影響,甚至壽命還會更長。

 

這個調查結果很容易解釋,因為在家居生活中,女生往往處於照顧者的位置,幫先生打理飲食起居,因此也比較注重健康,同時女生會有很多除了工作外的手帕之交,也樂於參與社區活動以及各種熟齡的學習課程,因此有足夠的精神寄託。

 

對於男生而言,退休後來自工作上既有的人際關係失落後,很難透過新的社會參與建立新的長期關係,往往就宅在家裡不出門,即便出門也是到圖書館看報紙。不信的話,隨便找一個平常日到台灣任何一個圖書館,在那邊閒閒地翻報紙雜誌打發時間的熟齡朋友中,十個有九個半一定是男生。

 

而且不管清早或晚上在社區公園跳舞做操的人,十個也有九個是女生,這也難怪女生的壽命遠較男生長了。

 

有個旅行社針對即將退休的上班族調查:「退休後最想做什麼事?」絕大多數人都寫「旅行」,然後再問:「最想跟誰去旅行?」男生幾乎都回答:「跟太太。」女生卻一面倒的寫:「跟朋友。」

 

親愛的男性同胞們,小心一退休就被老婆給拋棄了,男人當自強啊!

 

西蒙波娃認為,我們一方面要接受肉體的衰敗,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繼續追尋賦於我們生命意義的目標,像是為他人奉獻,為群體奉獻,為某些目標奉獻,投入用智慧才能得以創造出的活動。我們在老年時應該保持足夠旺盛的熱情,這熱情能讓我們避免自我封閉,當我們透過愛,友誼、或憐憫而為別人付出時,我們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最後,西蒙波娃建議,最好別太常想到老年,而要過著參與社會的生活,即使我們不再抱持幻想,對生命的熱情冷卻,仍要繼續這麼做,持續參與社會。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偉文隨筆」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