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你想像中的老年生活是什麼樣子?臺灣面臨高齡少子化、醫護人員短缺等問題,促使「健康老化」意識抬頭,但如何更有效的預防疾病、延緩老化?透過AI結合醫療,帶動各式銀髮商機蓬勃發展,讓好好變老不再是件難事。
閱讀更多
2024-11-04
姜振宇
青少年的「硬體」非常強大而敏銳,但是他們大腦裡安裝的「軟體」其實是貧乏的,所以在運作時必然會有新系統的不穩定性。
閱讀更多
2024-11-01
姜振宇
小鳥長大了總要單飛,鳥親不能把牠們一直圈在巢內餵養、呵護。人類也一樣。想像一下這個畫面:爸媽把一個已經十八歲的青少年摟在懷裡,這個半熟大人也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父母,並對他們的話言聽計從,滿臉都是對父母的仰慕和取悅。這是一個多麼扭曲的畫面。
閱讀更多
2024-10-23
金熹暻
有個小故事讓我切身感受到,不婚不生的女性幾乎一生都會因為沒有孩子而被貼上負面的標籤。這是在二○一九年秋天,前公平交易委員長趙星郁( 조성욱 )舉行人事聽證會時發生的事情。某國會議員在提問過程中突然問道:「妳還沒有結婚吧?雖然個人發展很好,但還是希望妳能對國家發展有所貢獻。」趙前委員長當時是五十五歲的不婚女性。那位議員沒有停止無禮的行為,他繼續問道:「出生率低會毀掉我們的國家,如果像候選人這樣優秀的人有生育的話,我就認為是滿分的候選人。」
閱讀更多
2024-10-22
中野信子
該做還是不該做?人們總會思考哪個才是標準答案、哪個才正確。當你為了如何選擇而煩惱的時候,建議採用「 有趣 與否」作為判斷標準。
閱讀更多
2024-10-22
呂秋遠、曾學立、劉孟哲合著
中年,讓人重新聚焦自己,對人生及自身想法改觀的時期,為工作和家人全心付出之後,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過?呂秋遠律師在新書《中年好秋》中,透過與夥伴挑戰622公里橫跨日本的騎旅,寫下中年人的冒險與覺醒,以全新視野看待中年之路。
閱讀更多
2024-10-07
郭美懿整理
據內政部最新「戶口統計資料分析」,截至2024年8月底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達441.6萬人,占總人口的18.87%;若成長速度不變,預估明年就會來到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儘管如此,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養生觀念興起,過去被視為「高齡」的60歲世代,無論是體力或外表都跳脫傳統「阿公阿嬤」或「阿伯大嬸」印象,甚至多數都自認只是「中年人」。在65歲以上國民占總人口29.1%的日本,近日就有一項 有趣 調查——有43.3%的高齡者不願慶祝「敬老日」,受訪者普遍表示「我還沒那麼老」,其次則是覺得「慶祝敬老日,讓我感覺自己老了!」
閱讀更多
2024-10-05
中時新聞網 記者楊文琪
股市散戶能致富嗎?林先生投資台股長達30年,在他進場25年時,包括手中持股和從股市獲利買的雙北八間房子,合計至少淨賺4億元,而他當初投入的資金是200萬,獲利多達200倍。
閱讀更多
2024-09-27
郭美懿
今周刊週五(9/27)舉行第8屆熟齡論壇,請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親臨現場,分享多年來如何「啟動善的循環,把愛送出去」。許多接觸過張淑芬的人,都對她的敏捷思考力、快速反應印象深刻,讓人好奇今年已屆80歲的張淑芬,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對此,張淑芬坦言自己的優勢是「基因」,也不糟蹋身體不熬夜,就是做一般人做的事情,因為個性活潑外放,對許多事抱持熱情。她笑說,每個人有基本天生的記憶力與反應力,重點是即使年紀大了,也別把心思「放在呆呆的部分」,而是放在活躍的地方,「有些事情你懶得去想,這時候反而要自己多去想,讓腦力多活一點吧!」
閱讀更多
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