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郭美懿
82歲的黃奶奶有三高問題,平日雖在診所拿藥,卻時常漏吃或忘記吃,再加上過去曾收到Line訊息說:「年紀愈大可容忍血壓愈高,年齡加上80是可容忍的血壓範圍」,便對血壓數值不以為意,平常血壓更往往飆破160。某次,黃奶奶半夜起床上廁所時忽然胸痛、冒冷汗幾近暈厥,被家人緊急送醫治療,檢查後才發現竟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經緊急心導管支架手術處理及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終於恢復穩定的生活。經過這次事件,黃奶奶再也不敢胡亂聽信網路謠言,遵從醫囑乖乖吃藥。
閱讀更多
2022-01-05
NOW健康
疫情解封之後,全台路跑活動陸續舉辦,然而,前陣子台北馬拉松賽事卻出現幾名跑者身體不適、甚至出現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現象!醫師提醒,近日氣溫驟降,一旦保暖沒有做好,若高血壓、高血糖未控制良好的民眾,很容易造成心臟、血管的負擔,因此不建議在天冷之際從事劇烈活動。
閱讀更多
2021-11-05
照護線上
「你的血壓還是都偏高耶。」醫師翻著李先生的血壓紀錄本說,「上次開的血壓藥有吃嗎?」「有啊,有啊。」李先生點點頭說,「我每天都…」「你哪有啊?」李太太忍不住插嘴道,「醫師明明開兩種血壓藥,結果你每天都只挑一種吃,而且還週休二日,竟然好意思說有!」「欸…我就覺得沒什麼不舒服…」李先生支支吾吾的說,「而且現在才三十幾歲…」
閱讀更多
2021-07-29
郭姿均
更年期對每個人的定義不同,有些人甚至在40歲初頭就停經,也有些人症狀長達五至十年,有人嚴重到無法入睡、心悸,但也有人感受不到年紀在身上的變化。
閱讀更多
2021-04-20
照護線上
你常常會聽到「高血壓」這個病名。即使現在高血壓的盛行率很高,但更多患者並不習慣規則控制血壓,只要一量到血壓變高,就會說:「啊,剛剛可能太匆忙了」或「現在剛好比較緊張」等等解釋血壓變高的情境,總認為自己「血壓高只是暫時性的」,而沒把高血壓當成是需要注意的長期狀況。
閱讀更多
2020-12-14
李易紓
秋冬的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的隱形殺手!人體的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血壓忽高忽低所造成的壓力差,往往容易讓腎絲球質接受到機械性的損害,引起血管硬化,讓腎臟過濾淨化血液的功能變差,也就是「高血壓腎病變」,要保護腎臟,首要控制血壓。
閱讀更多
2020-10-06
照護線上
血管系統在身體各處穿梭,讓血液能攜帶氧氣、養分和各種化學物質到各個器官,是極重要的輸送網路。不過,隨著年歲增長,血管會逐漸失去彈性,血管的構造也開始產生變化,大的血管疾病像是膨大變形,小的血管疾病則會阻塞不通。
閱讀更多
2020-03-12
華人健康網
氣溫變化大,血壓也像坐雲霄飛車般忽高忽低?究竟避免血壓飆高該怎麼做?許多人常會認為,高血壓就是不要吃太鹹就好!但專家提醒,想要避免血壓升高,更要注意的是食物中的「鈉」,建議有高血壓病史的朋友在選擇入口的食物前,不妨多看其包裝食品上的營養標示幾眼較有保障。
閱讀更多
2020-01-03
華人健康網
不只代謝症候群、肥胖會導致高血壓,停經婦女也要多加注意!神經內科醫師表示,女性更年期少了雌激素的保護,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將較過去高出許多,且有「沈默殺手」之稱的高血壓初期,往往不會有顯著症狀。若民眾輕忽其嚴重性,恐使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找上門,嚴重性不容小覷!
閱讀更多
3/ 6
第 3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