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吳軍
無論名氣多大,願意承認錯誤,才有可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不管是什麼人,如果做錯事情、讓他人造成損失,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名譽,這也正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原因。
閱讀更多
2023-08-22
數位內容部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周二(8/22)到金門發聲,以2000萬美元籌備並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推動8大項目,而當天晚間近9點、也就是七夕倒數3小時,以近2300字長文說起對先妻林淑如的思念。他提到自己和太太曾馨瑩,在七夕這天一起挑出回憶錄草稿裡的幾個段落,其中【我逝去的情人,林淑如】是他分享對先妻林淑如的懷念與追憶。郭台銘說:「藉由這些文字,我特別想分享給各位的是:愛要及時,請務必把握當下,珍惜眼前的所有」。以下是郭台銘臉書全文:
閱讀更多
2022-06-17
疑案辦
編按:台南市驚傳30多歲女子,疑似不滿丈夫長期暴力對待、又被出言恐嚇,忍無可忍下,拿事先準備好的熱水朝還在睡覺的丈夫潑灑,後持刀砍殺丈夫,最後送醫不治。其實夫妻兩人早在2015年、2020年就曾因為言語衝突通報,女子被捕後坦言,真的對丈夫是無法再忍下去,才會痛下毒手,而社會局也介入協助安置2歲兒子。社會局表示,如果遇到家庭暴力危機衝突,務必設法離開現場、迴避衝突,若是需要婚姻諮商或心理輔導,都可撥打113保護專線由專人協助,或向各地方政府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求助。----------------------1998年6月26日上路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已經實行24周年。《家庭暴力防治法》簡稱家暴法,是為防治家庭暴力行為及保護被害人權益而制定的法令。立法起因於1993年的「鄧如雯殺夫案」。鄧如雯及身邊家人均長期承受來自於丈夫林阿棋的暴力虐待,鄧如雯15歲時即遭林阿棋多次強暴懷孕,在林多次暴力脅迫其家人及小孩後,被迫與林結婚。婚後鄧如雯曾因不堪毆打而離家,但又因林到其娘家大肆施暴及恐嚇全家,甚至揚言強姦鄧的妹妹後將其賣到妓女戶,使鄧如雯不得不返家。連鄧女與林男生下的兩個幼子也無法倖免,甚至遭林提起孩子投入洗衣機內啟動機器成傷。鄧如雯歷經7年的暴力凌虐,終在林又恐嚇殺鄧全家時,鄧為保護家人而趁趁林熟睡時,將林殺害。當時因為相關法令規定不足,使之求助無門,以致犯下此案。事件過後,引發社會討論,婦女權利團體亦開始催生家暴法的訂立。1998年6月,台灣全面實行民事保護令制度,是亞洲第一個實行家暴法的國家。(原文刊登於2019/7/30,更新時間為2022/6/16)
閱讀更多
2022-01-26
陳亭均
編按:第59屆戲劇類金鐘獎於19日圓滿落幕,楊謹華今年憑著《不良執念清除師》奪下最佳女配角獎。楊謹華在《不良執念清除師》中詮釋曾敬驊的母親,內斂又幽默的母愛讓觀眾時而熱淚盈眶、時而捧腹大笑,成為角逐女配角的強勢人選。值得留意的是,這也是楊謹華第8次入圍金鐘獎,前7次皆抱憾而歸,成金鐘最大遺珠,這次終於「破蛋」!在得知得獎當下,楊謹華忍不住在台下淚崩,一路哭著上台,致詞時直呼:「我現在全身都很麻,原來走上來的風景是這樣子的。」她表示,希望之後一路順遂下去,「演員雖然喜歡表演,但一定會有挫折和挫敗,也會有迷惘和撞牆時期,旁人可以鼓勵我們,但堅持到最後的只有我們自己,所以我覺得這是個最辛苦的過程。」(原文刊載於2022/1/26,更新時間為2024/10/20)
閱讀更多
2020-03-04
美麗佳人 / 派脆克
編按:日劇天王木村拓哉1991年出道30年來,演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好劇,即便人氣、收視率都極高,但從未拿下影帝獎座。去年他12月初以《假面飯店2:假面之夜》,首次拿下日本影壇地位極高的「第46屆報知電影獎」!木村拓哉在IG限動貼出開心與獎杯的合照,並表示是多虧工作人員、一起出演的演員,謙虛的態度難怪在藝壇極少有負評。能夠保持長紅的秘訣,可以從他接受訪問時曾說的這句話透露端倪:「沒有人活得事事順利,不要覺得自己很辛苦,因為大家都很辛苦。」木村拓哉就是用這樣堅持的信念,打造自己的演藝帝國。
閱讀更多
2019-11-04
水ㄤ、水某
對於總是偽裝自己的人,或許私底下的他有許多苦衷。雖然不需要詆毀歧視,但當他展開惡意攻擊時,就要對他敬而遠之,甚至留下一些證據以自保。
閱讀更多
2019-01-28
蘇君薇
過年不追劇要幹嘛?去年(2018)台灣、中國、日本及韓國都推出不少精彩戲劇,平常沒時間看的好劇,就趁現在一次補齊吧!另外,本刊也特別挑選幾部即將播出或正在熱播的戲劇,提供給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2019-01-12
佩特拉
2018年11月,我來到秘魯這片擁有古老大地的國度,印加帝國離我如此遙遠,然而踏上這塊土地卻深深被它吸引,人文、風土、無所不在的謎樣故事,就此陷進無數的傳說之中。
閱讀更多
2018-05-31
陳亭均
丹.布朗訪台導讀新書《起源》,觸及敏感議題,大膽預言未來宗教可能會消失。科學講究實證,宗教講求信仰,衝突不是互斥,而是促進兩造對話。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