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志業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66

罹癌7年後,學會順其自然!隨時等待無常來敲門,名醫林肇堂:我的人生已很幸福

tCol 2020-08-14

韋麗文

罹癌7年後,學會順其自然!隨時等待無常來敲門,名醫林肇堂:我的人生已很幸福

「老師,你胸部那邊有點問題,有一塊小小的結節。」林肇堂的學生,也是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看了健康檢查後的影像,憂心地提醒老師。

閱讀更多

退休後,人生更精彩圓滿!江育誠:做到4個練習,50後的生命要及時,愛更要及時

tCol 2020-07-16

江育誠

退休後,人生更精彩圓滿!江育誠:做到4個練習,50後的生命要及時,愛更要及時

人生就像是一道數學題,退休也要十年磨一劍,應該要提早十年規畫,每個人都應在五十歲時就要啟動人生的退休練習曲,才能掌握人生最美好的黃金十年。並且以「一萬小時法則」練習規畫自己的興趣,必須把退休當作是重大 志業 經營,退休後的生涯才能再攀黃金新巔峰!

閱讀更多

合適的伴侶,很重要!妻子:結婚56年,他讓我放心做自己,成為我最重要的支柱

tCol 2020-07-15

黃柏威

合適的伴侶,很重要!妻子:結婚56年,他讓我放心做自己,成為我最重要的支柱

回到古老經典裡的字句:「人單獨生活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合適的伴侶來幫助他。」(創世記 2:18)再次細看,你會發現它說的是「單獨生活」不好,而非「單身」不好。這兩者的區分,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澄清自己對於親密關係的思考。

閱讀更多

「想看星星嗎?邱教官帶你去!」特戰教官愛上合歡山,退休變高山導覽員更快樂

tCol 2020-06-11

林麗娟

「想看星星嗎?邱教官帶你去!」特戰教官愛上合歡山,退休變高山導覽員更快樂

他,28年軍旅生涯,其中18年擔任武嶺高寒地訓練中心的雪訓、山訓、海訓特戰教官,從基地指揮官職務退休後,因為愛上了整座合歡山,選擇繼續守護山頭。想找他?他會回答:「我在較低海拔的1,750公尺清境等你。」他就是觀星導覽員邱世杰,人稱「邱教官」。

閱讀更多

把病人當家人!顏宗海:當醫生不用太聰明,能夠耐心聆聽,就是好醫師

tCol 2020-05-26

林芷揚

把病人當家人!顏宗海:當醫生不用太聰明,能夠耐心聆聽,就是好醫師

喝茶會喝進農藥?深海魚含有重金屬?防疫期間如何消毒?醫藥新聞中常見醫師顏宗海接受採訪、替社會大眾解惑,每當記者求助,他幾乎有求必應,不厭其煩提供資料、抽時間回答問題,有時錄音、有時講電話,也曾用手機自己錄影解說畫面,語氣永遠輕柔溫和。繼承恩師林杰樑精神、守護台灣醫療的他,來自馬來西亞、在寶島落地生根,用柔軟的方式拉近醫病關係,用微笑迎接健康、快樂的每一天。

閱讀更多

50歲後,尋找生命意義與價值!李偉文:退而不休,是長壽社會活出美好人生的禮物

tCol 2020-05-14

李偉文

50歲後,尋找生命意義與價值!李偉文:退而不休,是長壽社會活出美好人生的禮物

前陣子參加一個座談會,在後台遇見主持人楊照。大作家劈頭就消遣我:「你很矛盾耶!出了本關於退休的書,但我看你現在的生活比誰都忙,怎麼能算退休呢?」

閱讀更多

原來太過幸福,也會令人害怕?扭轉「這個」信念的影響,50歲後的人生絕對會心想事成

tCol 2020-04-01

蘇予昕

原來太過幸福,也會令人害怕?扭轉「這個」信念的影響,50歲後的人生絕對會心想事成

這些話語不但讓咪醬在經營事業過程中充滿矛盾,也讓她在愛情中無法信任對方,每段感情談不到一年就草草結束,總是擔心被對方看破手腳,看破在這個皮囊底下,一無是處的自己。

閱讀更多

中年煩惱特別多?問神達人王崇禮為信徒解惑20年:心地純正、與人為善,神明也會默默幫你

tCol 2020-01-10

小虎文

中年煩惱特別多?問神達人王崇禮為信徒解惑20年:心地純正、與人為善,神明也會默默幫你

白天在樹德科技大學忙於教職,晚上與假日則轉身在為民眾們解決疑難雜症,幾乎365天全年無休的他,對「宗教 志業 」全力以赴,不亞於繁忙的教職工作,最終目的,希望能提升民間信仰的層次,不淪為迷信與道聽塗說。

閱讀更多

不依賴醫生和藥物!她中年後做對1件事,50多歲沒有慢性病、精神比年輕時更好!

tCol 2019-12-25

小虎文

不依賴醫生和藥物!她中年後做對1件事,50多歲沒有慢性病、精神比年輕時更好!

「女性在更年期後,若有運動傷害會恢復得較慢;所以我會更重視運動課程的設計,要讓每塊肌肉都要運動得到,又要展現力與美,最重要的是『不受傷』」。

閱讀更多

50歲後,我終於圓了飛行夢!放下未滿足的期待,用「這些」方法,走出順遂第二人生

tCol 2019-12-12

顧浩然

50歲後,我終於圓了飛行夢!放下未滿足的期待,用「這些」方法,走出順遂第二人生

當我們願意把對方或自己當成一個人,而不是某個「身份」或「角色」,或許,我們就有機會不再被對這些身份或角色的期待給困住了,也就有機會釋懷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