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商沛宇
「促進社會聯繫」是人們在經歷重大變故後,增進心理調適的重要原則。在面臨壓力時,生理的抗壓機制會促使我們與其他人建立連結,無論是分享、尋求協助和支持或幫助他人,都能增強我們面對壓力的心理韌性,有益於提升身心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8-30
唐婧
我們常常以為,「控制」應該是強硬的、粗暴的,然而,原生家庭中有一種控制模式非常獨特,甚至讓人難以覺察,但其威力卻毫不遜色,它就是「軟控制」─父母(或撫養者)用溫柔、充滿愛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控制,孩子如果不服從,就會深受內疚的折磨。很多時候,甚至孩子自己也認同了父母的控制,即使非常痛苦,也會勉強自己去實現父母的意願。
閱讀更多
2023-08-25
申紀律
所謂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不是刻意去尋找對自己有好處的人,而是去發掘周遭的人對自己有著什麼樣的意義。當我能夠明白他出現在我身邊的意義時,關係中的痛苦和不幸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正向共鳴。擁有能夠找到這種意義的眼光,正是我們應該培養的能力。
閱讀更多
2023-08-25
商沛宇
動筆時,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概念,是這幾年台灣臨床心理學界在推廣心理健康觀念時,最耳熟能詳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這也是我在工作上與病人、家屬互動的基礎。書裡的每一則故事雖然各自有強調的重點與主軸,但核心仍圍繞著這五個原則,只是依據不同的臨床情境來延伸和運用。
閱讀更多
2023-08-18
許峰源
當我們想要去「糾正」別人的價值觀時,某程度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虛榮感、優越感,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彷彿在告訴著對方:「你這樣想是錯的,你應該照我的正確方式生活。我想要拯救你脫離苦海。」
閱讀更多
2023-08-16
李勁
雖然我們很喜歡說話不含糊的人,但在很多場合回答別人的問題時,我們卻不太喜歡給出明確的答案,而習慣使用「大概」、「可能」、「也許」、「好像」等詞語。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跟我們的文化性格有關。有句古話:「滿招損,謙受益。」具體到說話上,也同樣如此,因為話說得太滿,使得自己沒有迴轉的餘地,很容易造成一些問題。
閱讀更多
2023-08-15
林靜芸醫師
阿雄夫妻倆大半輩子在台中市場賣肉羹,養大3個小孩,並支持他們成家。小孩都去台北上班,不願接手作小吃,夫妻持續忙碌。阿雄64歲時,太太失智了,阿雄不想打擾孩子,自己陪伴照料。當太太失智進入中期,經常走失,阿雄只得關閉店面,全力照顧。直到太太失智末期,阿雄實在無力應付,才連絡外地的兒女希望他們回來幫忙。
閱讀更多
2023-08-1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請問今天是王伯伯要來討論什麼問題呢?」我詢問著。女兒代為開口了「吳律師,我爸爸是想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現在的太太,不要繼承他的遺產?」
閱讀更多
2023-08-11
楊賢英
只要有了我的「食材管理法」,備料時間就能大幅縮減,每天省下將近兩小時,當料理三餐變得悠閒優雅,多出來的時間就能把屋子打理得整潔明亮,我會做做手作布置家裡、養養貓和植物…等,讓生活變得更多采多姿。
閱讀更多
2023-08-11
李勁
儒家聖賢孔子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孟之反的將軍,在整個軍隊打了敗仗的時候,他勇敢的帶領軍隊列陣,並為整支軍隊殿後。等到安全回城後,大家都讚揚他,他卻回道:「不是我特別勇敢,實在是我的馬不肯走啊!」孟之反的勇敢有目共睹,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趾高氣揚、大彰其能,相反的,他選擇了謙虛,因而人們更加喜歡他了。
閱讀更多
18/ 30
第 1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