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3
郭美懿
婚姻從來不只是兩個人的事,還會牽涉到雙方家庭的關係相處,常聽老一輩說:「有了媳婦,就像多了一個 女兒 」,但真的是這樣嗎?一名女網友在網路發文,表示正與未婚夫籌備婚禮,某日與未來公婆吃飯談論婚禮細節,原本還很融洽,但未來婆婆卻突然撂話「媳婦永遠不會變成 女兒 」,讓她直覺被「下馬威」,感到錯愕又受傷。
閱讀更多
2023-07-09
黃明惠 整理
作家黃大米日前在臉書發文,整理網友分享的「路邊攤隱形富豪」。像是早餐車阿伯擁有一整排出租房、賣便當阿姨可以買下天母12間房,無論是在路口賣小吃,或是撿回收,他們都可能是表面上看不出來的有錢人。巧合的是,這些分享的故事幾乎一半以上都是賣傳統小吃,讓不少人直呼是「因為不用繳稅」;但也有人認為,其實重點在於「勤儉持家」。其中,有個賣肉圓的攤販老闆娘,她50年內用現金買了10間房,但兒女都不想接她的肉圓攤,喜歡去有冷氣的地方做月薪3萬的工作,因為覺得「等遺產就好了」。
閱讀更多
2023-07-07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91
Q:我是建宏,今年49歲,老婆41歲,結婚18年,育有14歲兒子與10歲 女兒 ;我想請教的是,我老婆在外面有男人了,我不在乎她跟那男人有肉體關係,但很怕影響家庭現在的安定,擔心孩子們因我們離婚受累,只要我一個人忍耐就好了,但想到這樣就完全無法想像我們家或我個人人生的未來,一片昏黑,這樣真的會對孩子好嗎?我想不通!我老婆在懷老大時,因身體狀況不穩定辭去工作,直到2年前 女兒 比較大了才又出去上班。她重回職場後精神抖擻,原本為她開心,但跟同事聚餐或加班等不斷增加,晚上很晚才回家,幾乎都是我趕回家給孩子們做晚飯或拜託我爸媽幫忙。我雖覺有異樣,但一直沒追究,最近她常陷入低潮,甚至對孩子們莫名其妙發脾氣,我要她坦誠說出煩惱,畢竟我們是家人,我可以承受任何狀況,老婆才說出她跟職場一位與我同齡的男上司發生關係。她說,上司不僅工作上溫柔體貼,私下也把她當女人對待,但那男人討厭小孩,才會至今未婚。她想離婚跟那男人在一起,但孩子成為障礙,也擔心那男人花心,在一起也不會幸福,不知如何是好,為此相當痛苦!我跟老婆平日相處還算不錯,但我原本就對性愛比較淡薄,從懷上 女兒 之後,跟老婆之間就沒有任何肉體關係,早沒把她當女人看。或許是不感覺到她有魅力,或許工作壓力,只想有點成績,將來可以獨立創業,沒有多想女人或性愛的事;也因此她跟別人上床,我不大意外,居然也不嫉妒,不在乎的程度連我自己也意外!但我很怕離婚會對孩子造成陰影,雖然我覺得可以由我扶養孩子,我父母也還有體力可以幫忙照顧,但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可憐,所以我無法下定決心離婚。我當下是跟老婆說他們可以繼續交往,反正對方並不想結婚,別讓孩子們或任何人察覺就好。雖然我覺悟為了孩子,自己忍耐一切,跟老婆當假面夫妻、只當共同育兒的朋友也OK,但真的說出來後,反而覺得如果自己的人生變這樣,恐怕無法跟以前一樣有衝勁,對孩子們也不好?我到底應不應該為了孩子而忍耐,維持這樣的虛假婚姻呢?
閱讀更多
2023-07-07
翁申霖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樂天餐飲集團」(Paradise Group),在年度晚宴上大手筆寵員工,據悉,在集團內任職滿10年的老員工,每人能獲贈一只價值達10,000新加坡幣(約23萬元新台幣)的勞力士(Rolex)手錶,而待滿8年的員工則可拿到5公克的金條,總計下來公司豪砸超過4千萬;創辦人兄弟表示,要藉此感謝老員工們對公司的貢獻。
閱讀更多
2023-07-07
胡肇芳 整理
樂壇天后李玟7月2日輕生送醫,搶救3天於5日過世,享年48歲,家人也發出聲明證實。據了解,李玟在達醫院已呈現「腦死狀態」,被醫生宣判腦死難以救回,不過港媒報導,高齡86歲的母親除了要醫生持續搶救以外,中醫出身的她親自幫 女兒 針灸頭部,無奈仍回天乏術。有知情人士透露,李玟不只患有憂鬱症,半年前也傳罹患乳癌,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她隱瞞病情獨自一人到醫院開刀,當時富商夫Bruce竟不在身邊陪伴。
閱讀更多
2023-07-06
郭美懿整理
天后李玟CoCo昨(7/5)驚傳離世,享年48歲!與她感情最好的二姊李思林在臉書披露噩耗,震驚各界。據《香港01》報導指出,李玟週日(7/2)在家輕生,86歲母親第一時間發現她昏迷,緊急聯絡另兩個 女兒 並送醫,無奈仍救不回她。李思林透露,急救期間,媽媽守在醫院寸步不離,即使醫生已告知李玟的腦細胞都死了,媽媽仍不肯放棄,「看到就心酸,白髮人送黑髮人」。
閱讀更多
2023-07-02
胡肇芳 整理
「如果你有一天變了心、不愛我 女兒 了,請你不要傷害她,把她還給我就好」,新加坡有名父親在 女兒 出嫁時真情流露流下男兒淚,所說的這番話更是讓在場新人、賓客和事後觀看影片的網友感動無比。
閱讀更多
2023-06-29
郭美懿
許多長輩即使不缺錢花用,卻仍節儉度日,讓晚輩心疼不已。有位網友表示,他們兄弟每月各給媽媽2萬元孝親費,加上她月領勞退金近2.5萬元,加起來每月有6.5萬元可以花用,但媽媽卻處處節省,甚至近來飆到30幾度的高溫,仍捨不得開冷氣,熱到孫子待不住阿嬤家匆匆離開,還連累兒子被親戚誤解不孝順,直呼「不懂老人家在想什麼?」
閱讀更多
2023-06-28
盧亞屏
過去我們被教育要有謙遜美德,即使別人稱讚自己子女,通常要立刻否認並補充連說「不成材」或是「還不成氣候」等等,才不會被視為不禮貌。除此之外,向他人讚美自己的子女,在今日仍是不合禮節嗎?還是有什麼界線或潛規則需要注意?否則一不小心出界,「真心讚美」隨即翻車成為「有意的炫耀」?
閱讀更多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