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林靜君談心室
「犧牲享受」是宗教式理想道德情懷,但如果是「享受犧牲」則要小心變成心理疾病!
閱讀更多
2019-05-09
伊甸園月刊
豬哥亮,這位草根性、親和力極強的秀場天王,在世俗眼光中,似乎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將家庭照顧的很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卻是一位不太需要別人照顧的長者,當大腸癌無情摧殘時,他緊咬牙根,為了兒女和觀眾,搏命拚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閱讀更多
2019-05-06
心理學博士黃揚名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同樣的一段對話,講的人不同,感受也不同;同樣的人用不同的語調講,也有不同的感受。更別說,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的兩段對話了。俗語說:「講者無意,聽者有心」,真的是每個人都該牢記在心上的,因為再普通不過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在特殊的情境下,帶來你沒有預期的後果。
閱讀更多
2019-04-22
銀髮心棧
傳統的華人社會是相當重視家庭、家中的長輩就是家族的寶,晚輩們理當敬重長輩、孝順他們。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似乎沒有所謂和成年子女溝通這回事,晚輩就是要察言觀色, 體貼 年邁父母的需求;在權威式家庭下,更是父母說得算。
閱讀更多
2019-04-16
郭彥麟
她終於找到一個沒有太多罪惡感,又可以放心躲藏的地方。她說,那像是一艘潛水艇,可以藏在眼淚之中潛航,不被聽見,也不被發現,安安靜靜地,潛到她最哀傷、脆弱的地方。
閱讀更多
2019-04-16
伊甸園月刊
今年70歲的白婉芝,是位退休教師,與90歲的失智母親同住。約莫一年前,她被確診為失智症的那天起,她決定勇敢地面對,不喊苦不喊累,努力延緩退化,用樂觀迎擊人生的種種苦難,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心愛的媽媽。
閱讀更多
2019-04-11
安寧照顧基金會
導演吳念真去年(編按:2015年)曾因摔傷導致顱內出血,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彷彿死過一次」的親身體驗,讓它理解:豁達面對,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只有學習接受死亡,才能在臨終那一刻安詳離開。
閱讀更多
2019-04-09
愛長照
很多時候,無論我們多願意將心比心,我們仍是受限於自己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我們出自善意釋放出來的同理,未必常常能命中對方的需求。接受自己的有限和有可能誤判別人的感受,能幫助我們避免盲目的「自我感覺良好」。
閱讀更多
2019-03-15
愛長照
我們希望來的老人家不是蜻蜓點水式走馬看花,而是能真正地去體會旅遊的閒適與快樂。」陳俞帆提到,在他們的規劃中,最重要也最難被評量的是「陪伴」,透過細心與 體貼 的旅遊照顧,他們幾乎能不小心地去碰觸到老人家的內心。
閱讀更多
22/ 25
第 22頁,共 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