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翁申霖
愛吃麵包的人要注意了!針對大多數人常用塑膠袋、紙袋來保存麵包,甚至想冰進冰箱保鮮的作法,在專家眼裡都是錯的,隨著天氣愈來愈炎熱,尤其台灣屬於悶熱型,麵包一旦保存不慎就容易發霉,那麼該用什麼容器保存比較適合呢?
閱讀更多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2023-06-27
照護線上
「醫師,我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李先生開心地說。從學生時代開始,李先生便飽受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四肢、軀幹之皮膚都有發紅、脫屑、極度搔癢的病灶,經常抓到破皮出血,也有許多滲出液。因為癢得很厲害,晚上的睡眠品質很差,白天上課精神就不好。為了不想遭受異樣眼光,遇到游泳課時,他總是得找理由請假。
閱讀更多
2023-06-21
照護線上
「醫師,我先生最近左手都會抖,走路也不太穩。」老太太向醫師描述症狀,老先生則是悶悶不樂坐在一旁。「這樣多久了?」醫師問。「大概半年多了,一直想帶他看醫生,他就是不肯,整天都關在家裡。」老太太無奈的說。
閱讀更多
2023-06-16
郭美懿
出門沒鎖、買菜迷路、叫不出親友名字…這些看似「失智」的症狀,背後成因卻可能是其他疾病!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收治一位64歲周女士,她半年來出現與失智丈夫相似病況,甚至要丈夫反過來照顧,家人以為她罹患失智症,但直到因跌倒送醫,才被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手術引流後,失智情況大為改善,幾乎恢復原樣,讓家屬驚呼「太神奇」!
閱讀更多
2023-06-14
郭美懿
肌少症被視為老年失能的元兇,不但會造成肌力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可能導致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陷入臥床危機。醫師提醒,肌少症的影響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事實上也會同時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產生吞嚥障礙,並引發營養不良,讓「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更惡化,形成恐怖的「惡性循環」。
閱讀更多
2023-06-13
王映之
一顆一顆為了要除去腫瘤惡臭的洋蔥,散落在安寧病房各處。在安寧病房看了許多令人動容的夫妻,卻有這麼一對夫妻是因為他們磨了一輩子的感情,讓我印象深刻。
閱讀更多
2023-06-13
莊宜芳醫師
編按:美國製藥大廠禮來公司5月宣布阿茲海默症新藥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能顯著減緩認知功能衰退,為阿茲海默症治療帶來一線曙光。然而世上真有單一靈丹妙藥能治癒成因複雜的阿茲海默症?醫界卻有不同看法。
閱讀更多
2023-06-08
趙昂
擺脫困擾的方式,不是和它糾纏在一起,而是重新檢視自己的方向,迅速調整,盡快離開。
閱讀更多
2023-06-01
照護線上
「醫師,我一天得吃6次藥,應該怎麼辦?」65歲的李先生苦惱地說。那是一名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病人,轉診到我的診間時,已進展到第4期。奇美醫院神經內科楊浚銘醫師指出,病人原本使用左多巴胺,但是藥效波動的狀況很明顯,剛服藥時還可以正常活動,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很僵硬,甚至動彈不得。我們的目標是減少他的服藥次數,並盡量維持跟之前一樣的動作流暢度。
閱讀更多
19/ 30
第 1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