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
李建興、許秀惠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閱讀更多
2015-06-18
孫蓉萍
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雖然還在壯年,因為深知年輕時期保持體能,才能健康進入老年期,因此注意「三高」數字,並且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以達到逆齡目標。
閱讀更多
2015-05-07
任中龍
台灣有150萬名海洋性貧血帶因者,輕、中度患者因症狀不明顯常忽略,有人甚至當了阿嬤後才發覺自己是患者,醫師特別提醒,若長期不追蹤,可能發生脾臟腫大甚至心臟衰竭等致命疾病。
閱讀更多
2015-03-04
健康醫點靈
壓力雖然是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但是人類卻無法過完全沒有壓力的生活。因為適度的壓力能促進人類的活力,重要的是,不要將壓力視為負面的東西。
閱讀更多
2014-07-03
孫蓉萍、賴筱凡、蔡曜蓮
獲得唐獎生技醫藥獎的京都大學講座教授本庶佑,二十餘年前就發現了有免疫治癌療效的PD-1分子。他鼓勵大家遇到挫折別放棄,因為每次失敗都代表一個新的事實。
閱讀更多
2014-07-03
賴筱凡、周品均
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只為了找出一個答案,用無數的實驗結果,說服不相信的人們;他找到免疫T細胞抑制分子,重燃全球醫界對癌症免疫療法的信心。他是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艾利森。而今年(2018),諾貝爾生醫獎於10月1日揭曉得主,由艾利森與日本的本庶佑博士共同獲得殊榮。
閱讀更多
27/ 27
第 27頁,共 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