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九日,唐獎教育基金會公布生技醫藥獎得主,本庶佑從瑞典飛抵倫敦出席會議時,接到來自台灣唐獎基金會告知獲獎的電話。他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笑著說:「我試圖回想發生什麼事。我知道唐獎,因為我在台灣有很多朋友,不過我沒想到自己會是候選人。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驚喜,也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郵件等祝福。」
儘管在國內外獲得許多獎的肯定,去年也獲頒日本政府的文化勳章,他最在意的還是高中時的初衷:「我想幫助很多人」。經過五十五年不斷地努力,如今他的願望成真,而且受惠人數可能一舉暴增。因為近期內在日本就可望推出應用PD-1免疫抑制分子這種療法的藥品。
黑色素瘤轉移快速,無論動手術或使用抗癌藥,都很難治療。但是這半年來,這種棘手癌症治療出現一線曙光。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小野藥品工業公司率先申請製造銷售PD-1抗體,透過解除抑制免疫方式,讓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抑制癌細胞增生來治療,對黑色素瘤患者來說,可說是最好的聖誕禮物。
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特別召開專家會議,決定通過小野申請的新治療藥,負責審查管理的官員指出:「目前還不確定何時會正式通過。」但相關人士預估新藥最快七月可正式通過,八月下旬決定藥價並上市,這將是全球首例的PD-1用藥。且本庶佑預測日本一個療程的價格,應會比美國必治妥藥廠的十二萬美元低。
不只黑色素瘤患者引頸企盼,本庶佑認為,這種療法目前有八十種腫瘤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極有可能得以治療所有癌症,讓全球患者燃起一絲希望。本庶佑相信這種方法能擊敗所有癌症,只是要經過臨床驗證。他樂見有更多公司投資這塊領域,且試驗結果愈來愈好。
被當作治療新希望的PD-1其實發現於偶然。本庶佑解釋:「我們一九九二年發現PD-1,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分子的真正作用。直到九九年,我們發現它能強制調節免疫反應,接著我們認為,這是在對免疫反應踩煞車。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干擾這個煞車,免疫反應也許就會動作,去攻擊癌細胞。二○○○年我們開始做動物試驗,開啟了研究的新階段。」
忍受挫折的科學家 從試驗到開發新藥,熬了十年,從沒想過放棄
忍受挫折的科學家 從試驗到開發新藥,熬了十年,從沒想過放棄
○二年本庶佑的團隊推出試驗結果,不過沒人在乎。他當時申請專利,同時促使德國藥廠將這個療法進行人體試驗,並且和小野藥品合作。「老實說,當初他們並不相信,我花了很多精力才說服他們投資。經過一大堆信件往返和討論,半年後他們終於同意這項計畫,因為小野也在找投資標的。」小野沒技術做人體抗體,於是和美國Medarex公司合作,之後這家公司被必治妥施貴寶公司收購,於是變成必治妥與小野合作。
從不斷地研究到終於有藥廠願意合作開發,時間就過了十年。這十年,本庶佑沒想過放棄,其實與他選擇醫師為志業有莫大關係。
生長在醫師家庭,本庶佑從小就有研究精神,讀小學時,上課會自己讀教科書、寫作業,為的是一回到家就能馬上開始玩。所謂的玩,包括分解和組裝收音機、時鐘等,總之就是好奇心旺盛。
上了中學後,本庶佑開始愛上讀書。到了要選擇大學科系時,本庶佑考慮了很久,「我英文很好,所以想當外交官或律師,但父親是醫生,所以也想當醫生。」
後來因為日本在當時國際社會中的存在感不太高,律師能幫助的人有限,一次只能幫一個;相形之下,醫生如果發現一種新療法,就能幫助幾百萬人。「當時我很愛看偉人傳記,看到日本名醫野口英世救人無數的故事,我也希望像他一樣。」
一九六○年進入京都大學醫學部後,他對分子生物學非常有興趣,持續鑽研這方面的學問。六七年讀博士班時,導師是蛋白激酶C的發現者西塚泰美,讓他不但在求學上受益良多,更重要的是學到研究精神。本庶佑說:「西塚老師要我不要相信已經發表的論文、期刊文章等,要經常保持懷疑,不要以為它們就一定正確。如果我們相信每篇文章說的事,永遠不會有新發現。」
本庶佑非常享受「發現新事物」的過程,一九七一年到美國研究基因,在那裡,他第一次邂逅了免疫這個題目,三年後回國,就一直致力探究這個當時還是謎一樣的領域,希望了解免疫系統究竟如何產生多種抗體,來擊退侵入生物體內的異物。之後他發現生物的「抗體類別轉換」現象,能製作出最適合作戰的抗體,也因此榮獲日本政府頒發的文化勳章,研究工作持續至今。
今年七十二歲的本庶佑還是規律地工作,通常早上九點到實驗室,晚上七點前離開。回家後偶爾在浴室沉思,但多數時候會想些不一樣的事。「假日我喜歡外出,打打高爾夫。我打高爾夫的時候,會忘掉科學,專心把球打好。」他認為人最後就是靠體力決勝負,所以盡量不搭電梯,鍛鍊體力。
本庶佑是個樂觀的科學家,即使研究路途上總是遇到挫折,但他始終正向思考、鼓勵研究團隊。
腳踏實地的科學家 不要求速成,堅持二十年終於有了成果
腳踏實地的科學家 不要求速成,堅持二十年終於有了成果
本庶佑有一子一女,兒子也是醫生,但「兒子面對的是病人,治癒病人讓他覺得很開心。我面對的是白老鼠,或許要二十年後,我的研究才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我們的人生風格迥然不同,不過我很滿意自己的生活。」
本庶佑樂觀看待每次實驗,「做研究多數時候的結果都令人失望,通常一百次實驗有一次成功,就應該感到滿意,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挫折,但每次失敗都告訴你一個新的事實—你要改變想法,試試新作法,移往另一個方向。」
本庶佑也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最近很多學問都要求速成,這樣的傾向不太好。」例如他自己的發現,一開始也沒考慮到臨床應用,二十年後才有了現在的成果。
雖然離諾貝爾獎很近,但本庶佑笑著說:「這些獎沒辦法計畫,要來就會來,我無法預先知道。」但他明白,持續研究就會有進展,就能夠造福人類。
本庶佑曾到美國研究基因,回國後就一直致力探究免疫領域。(圖片/本庶佑提供)
本庶佑
出生:1942年
現職:京都大學講座教授
經歷:靜岡縣公立大學法人理事長、內閣府綜合科學技術會議議員、日本免疫學會會長、大阪大學醫學部教授等
學歷:京都大學醫學博士
家庭:育有一子一女
得獎事蹟:唐獎生技醫藥獎(2014年)、日本文化勳章(2013年)、日本學士院會員(2005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