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股東

顯示第 141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05

人到中年,當個4.0存股族!找到4種特質的優質公司,邁向「抱緊享富」之路

tCol 2020-11-20

股海老牛

人到中年,當個4.0存股族!找到4種特質的優質公司,邁向「抱緊享富」之路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當時的台股指數最低來到3,955點,自此之後指數逐年攀升,別說是看不到5,000點這個數字,近幾年甚至到了萬點之上,甚至打破「萬一」,站上12,000點,創下近30年來的新高。

閱讀更多

17檔高配息股「存股首選」!這4檔潛在殖利率逾10%,近3年平均配息率高過6成

tCol 2020-11-17

詹宗霖

17檔高配息股「存股首選」!這4檔潛在殖利率逾10%,近3年平均配息率高過6成

透過2020年Q3財報,以及過去3年平均配息率加上4個篩網,整理出17檔高配息、高殖利率清單。

閱讀更多

月薪3萬到30萬都適用!財經主播3年滾出一桶金,她大推這樣輕鬆理財

tCol 2020-11-16

黃健誠

月薪3萬到30萬都適用!財經主播3年滾出一桶金,她大推這樣輕鬆理財

「加薪太難,要有錢,不如好好地靠自己研究如何投資。」在新聞圈已有十年資歷的財經主播詹璇依,一開口,就先給了小資族一個中肯建議。但是,理財這件事「知易行難」,就算知道要做功課,面對複雜的理財工具及數字,卻往往不知從何開始,對此,詹璇依認為,「可以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

閱讀更多

中年後,穩健投資方法!波克夏第二季績效回魂仙丹,「尖牙股」威力1檔ETF全掌握

tCol 2020-10-30

今周特刊

中年後,穩健投資方法!波克夏第二季績效回魂仙丹,「尖牙股」威力1檔ETF全掌握

我想先從股神巴菲特說起吧。在2019年中,波克夏海瑟威舉辦 股東 會的前夕,巴菲特接受美國CNBC電視台專訪時,坦誠說到:「當初沒買Amazon(亞馬遜)的股票,真是笨蛋。」

閱讀更多

40歲前除了定存,他的投資全虧光!最後靠這招翻身,提早退休當全職樂活家

tCol 2020-10-12

田臨斌

40歲前除了定存,他的投資全虧光!最後靠這招翻身,提早退休當全職樂活家

這些失敗的經驗後來成了我重要的人生資產,從其中學到的教訓加上閱讀相關書籍,讓我對投資理財有了全新理解。首先,我搞明白理財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將所有積蓄投入風險不明的標的固然愚蠢,死抱著辛苦賺來的錢不做任何投資,也絕不更加高明。

閱讀更多

每年被動收入200萬,中年後就退休!他靠投資這個,順利開展第二人生

tCol 2020-10-05

風傳媒 / 周岐原 王海咪

每年被動收入200萬,中年後就退休!他靠投資這個,順利開展第二人生

編按:人稱「算利教官」的楊禮軒曾經是大學教官,他在2007年開始存股,專挑民生必需消費股,2011年利用房屋增貸的資金,投入高殖利率股票,短短3年就將股票資產放大為3倍。2014年,楊禮軒41歲,他算算自己的被動收入已經超過主動收入,因此決定申請提前退休,目前是專職投資人,2019和2020年的被動收入,一年大約200萬元。

閱讀更多

專挑50元以下傳產好股,至少都要賺5成!他用「兩套標準選股」,賺股息也賺價差

tCol 2020-09-09

林心怡

專挑50元以下傳產好股,至少都要賺5成!他用「兩套標準選股」,賺股息也賺價差

擅長「放長線、釣大魚」的王順興,征戰股海多年來,以研究傳產股著稱。他總是習慣從股價50元以下的傳產族群當中,挑出物美價廉的好股票。即使今年(2020)以來科技股活蹦亂跳,但鍾情傳產股的他,除了持續緊抱20元附近入手的錢櫃之外,也因為看好綠電趨勢而低接亞力、華城等,整體績效依舊亮眼。

閱讀更多

無腦存金融股、台積電一定賺?30年前賠光祖產和千萬積蓄...一個計程車司機啟示:股海哪有簡單的錢

tCol 2020-07-27

畢德歐夫

無腦存金融股、台積電一定賺?30年前賠光祖產和千萬積蓄...一個計程車司機啟示:股海哪有簡單的錢

進股市,請記得你要的到底是什麼?永遠是鈔票,不是股票。這也是那些董監事永遠放心中的秘密。

閱讀更多

守著祖訓只進不出!200多年南港在地最大地主、闕家2萬名子孫共識:撐得住就不賣

tCol 2020-07-08

梁任瑋

守著祖訓只進不出!200多年南港在地最大地主、闕家2萬名子孫共識:撐得住就不賣

說到南港最大地主,不得不提及在地二百多年、高達二萬名子孫的闕氏大家族,南港闕家不僅牢牢守住土地,並透過投資房地產,讓資產增值。

閱讀更多

他靠「這指標」選股存老本,40歲就退休!10年報酬率大勝0050,每年從股海穩撈百萬

tCol 2020-07-06

畢卡胡

他靠「這指標」選股存老本,40歲就退休!10年報酬率大勝0050,每年從股海穩撈百萬

52歲的畢卡胡,早在40歲前就跟職場說拜拜,如今靠投資年入逾百萬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