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7
林韋伶
在媒體業工作42年,動腦雜誌前社長王彩雲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有人說,有別的工作比我在動腦,特別是編輯的工作更有趣,那我未免也太沒面子了!」對這個熱愛天天動腦的優秀女性,老天卻開了一個大玩笑。在2017年、王彩雲64歲時,被診斷出額顳葉失智症,動腦雜誌發行人吳進生談起自己結髮46年的妻子,自責地反省:「為什麼我沒有早點察覺呢?」
閱讀更多
2023-09-01
鄭明輝
根據罹癌年齡層的調查統計,台灣罹患乳癌的高峰年齡已下修至40〜50歲,而美國罹患乳癌的高峰期則是在50〜60歲,台灣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比美國提早了10歲之多!
閱讀更多
2023-08-22
林暐鈞、郭美懿
傳統60、65歲屆齡退休才是享福的觀念,隨著台灣走向高齡化社會而逐漸鬆動,有越來越多案例顯示,老後依舊活躍職場,也是另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
閱讀更多
2023-08-15
NOW健康
當你眼睛發癢時,是不是會反射性地做出揉眼睛的動作,以緩解眼睛發癢的症狀呢?然而,這並不是正確應對的方式,新莊大學眼科診所麥珮怡醫師指出,造成眼睛發癢的原因很多,用手揉眼睛不僅無法解決眼睛發癢的問題,反而還有可能把外來的髒東西或眼睫毛揉進眼睛裡,嚴重甚至可能造成角膜破皮受損。
閱讀更多
2023-08-01
楊雅馨
編按:原任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的陳晉興,今(8/1)日升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56歲的陳晉興是知名肺癌外科醫師,曾醫治前副總統陳建仁,而有「副總統的醫生」之稱,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也都是他的病人。多年來,陳晉興致力推廣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去年7月國民健康署終於將LDCT列入第5癌篩檢,上路僅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其中8成5都是早期患者,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患者來說,不啻是爭取到更大的生機與時間。面對已連續19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的肺癌,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出生在彰化王功偏鄉的他,是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今周刊》曾於2021年專訪陳晉興,暢談自己從醫心路歷程,以下為專訪內容。(原文刊載於2021/1/20,更新時間為2023/8/1)
閱讀更多
2023-07-26
聯合新聞網 記者趙容萱
南投縣53歲邱姓男子10年前正值壯年,偶有腹痛吃吃腸胃藥,不以為意,沒想到一次大便出血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才知是大腸癌第四期,且有6處癌轉移,他為了家庭、孩子,選擇信任醫師,成為抗癌鬥士,打破「癌末」迷思,近期回診,身上沒有癌細胞。
閱讀更多
2023-07-13
林暐鈞
現代華陀開講!讓你裝備許多重要知識,鼓起勇氣面對最複雜的癌症。由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台北經營管理研究所主辦的《最複雜的癌症-淋巴癌的防治》講座,邀請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柯博升於7/11在台北商業大學開講,開始前全場擊滿21下掌聲,意味著熱烈歡迎每一個到場的人,一同對抗淋巴癌。
閱讀更多
2023-07-12
陳淑芳, 王昀燕
走出戲棚,不工作的時候,陳淑芳喜歡待在台北市區的租屋處。巨蟹座的她,戲稱自己是「在家座」:「我很宅,只要進家門,就不會再出去。」
閱讀更多
2023-07-06
NOW健康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一個共通特點,就是難以察覺,容易被輕忽!為了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東生華製藥與健康傳媒於6月10日在台中舉辦「2023啟動心航線 全台護心大串聯」公益講座,邀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系主治醫師呂尚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腦中風暨神經重症科主治醫師黃偉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蔡青峰分別以「心絞痛保命3步驟」、「避免二次中風的關鍵因素 血壓控制」、「打擊高血脂症」等主題,來探討心血管保健的重要性,同時呼籲這些疾病的病兆,讓民眾能在第一時間就找對科別就醫。
閱讀更多
2023-07-04
聯合報/ 記者 林保光
美國健身女教練易紀茹31年前受領養到美國,在社福機構聯繫下回台尋根,雖沒找到親生父母,但終於與曾有90天「父女情」的警員許順和相遇。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