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1
格姐
有人說,女人最傻,鍾情於小事過往,糾結於瑣碎的情緒,看不透,摸不清。無論愛情,還是友情,一旦投入,就會陷在裡面,不顧一切,直到遍體鱗傷,再無退路。電視節目《非你莫屬》和《愛情保衛戰》裡就有太多這樣理不清,走不出來的女人,她們爭,她們吵,每每如此,導師塗磊總能以一番言論,直戳人心。今天,就來聽一聽塗磊的情感忠告。
閱讀更多
2021-06-09
Melody殷悅
2020 年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一夜之間,這世界變了。我們以往的生活模式都被打亂了。住在一個屋簷下的人,距離被迫拉近,以往我們還有各自的生活空間,公司、學校、 出差⋯⋯很多時候生活遇到小摩擦都還有一點距離可以緩衝,讓彼此調適。
閱讀更多
2021-06-04
史蒂文.克雷格(Steven Craig)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是我太太的第三任丈夫,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不久後我將是她的第四任丈夫,然後,只要我繼續努力,未來幾年我將有機會蟬聯更多任丈夫。事實上,我再努力一點,到了太太60歲的時候至少會經歷六任丈夫─而且每一任都是我。
閱讀更多
2021-06-02
凱薩琳.尼可萊
夏天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就把這個地方記在手帳上,因為知道,到冬至時,我們會需要一個避冬的地方。
閱讀更多
2021-05-28
赫莉.艾肯頓
艾咪又坐在治療室裡,看著希克醫師花一段漫長難熬的時間整理桌上的筆記。最後他終於找到艾咪的筆記,透過架在鼻尖的眼鏡仔細閱讀。
閱讀更多
2021-05-27
王珣
週末和家人去附近的茶樓喝早茶,這裡除了供應各式傳統廣式茶點,正餐時間還有火鍋,花膠雞的湯味很棒。這裡位於城市商業中心區域,週六、日過來的人群明顯閒適了許多,看起來大多是家人和朋友。
閱讀更多
2021-05-25
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2021-05-20:70歲染疫婦死在家中。2021-05-21:78歲確診男家中無呼吸送醫不治。2021-05-22:女友上班 男友確診(58歲)猝死家中。台灣,連續3天有多例猝死在家中的COVID-19確診病例,也有居家隔離中卻驟逝的,記者問我:為何確診患者,容易猝死在家中?這些早在去年就發生在國外了!國外媒體給它取個美幻的名稱叫「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也就是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這是我們重症患者會常出現的呼吸衰竭症狀之一。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14
王珣
艾七七是個「女超人」。她自己開的餐館生意很好,算是個成功女性。而且她已經有了兩個孩子,都是她一手帶大的,最忙的時候不過請了個保姆,白天帶到餐館,很晚了再帶著兩個睡著的孩子開車回家。
閱讀更多
17/ 30
第 1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