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郭美懿
源自日本的終活,意指「為了人生終點而進行的準備活動」,目的在於對人生最後一哩路預作準備,消解了對死亡的不安,讓人不留遺憾與負擔的 告別 。這包括整理財務狀況、預立遺囑、預做醫療決定、老後斷捨離、身後事的安排等等,但終活需要做的只有這些嗎?
閱讀更多
2024-08-21
陳乃菁 醫師
身為老人醫學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閱讀更多
2024-08-19
林暐鈞
每一個人面對親人離世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死亡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階段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2024-08-14
麥克‧諾頓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2024-08-07
郭美懿
人們透過節日祭掃來懷念逝去之人,朱全斌卻說自己罕至亡妻墓前,清明掃墓、平日三炷香也很少做,倒也沒有罪惡感。「有些人最難接受的就是這個人走了,我就失去了,但我覺得我沒有失去。」朱全斌說,當一個人對你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她便成為你身上的一部份,「譬如我有些思維、說話的方式都受她影響,成為我的一部份;所以有些部分的她是活著的,在我身上透過我活著啊!」
閱讀更多
2024-08-02
林暐鈞
「願更多人知道臨終靈性關懷,好好與家人走往生命最後一哩路,也撫慰留下來的我們。」擁有護理師、心理師與靈性關懷員等多重身份的李昭慧,13歲歷經父喪,60後遭遇二哥中風昏迷、大哥猝死,去年則送走老母。生離死別未曾令她膽怯,反倒生出智慧,今年70歲的她與子女暢談生死、安排身後事,「我50歲就開始準備和世界道別,也陪伴他人學習好好 告別 。」
閱讀更多
2024-07-18
闕又上
上個月,華爾街知名操盤手闕又上收到電郵,邀請他參加一位女士的追思會。他一開始以為是名字相同的其他人,但打開電郵一看,才發現這是由他的日本友人A醫師的兒女們聯名寫的。他們的母親不幸前幾天過世,而這位女士剛好是他去年還通過電話的日本友人。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闕又上深感,「健康」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之一。當我們忙於賺錢、投資和追求物質享受時,我們經常忽略這個無可替代的資產。不論有多少財富和成功,如果失去了健康,一切都顯得不那麼重要。所以,當我們思考資產配置時,不僅要考慮股票、房地產和其他金融產品,還應該重視我們的身體健康,這才是真正全面的資產配置。
閱讀更多
2024-07-03
癌症希望基金會
曾在新浪、蕃薯藤、Gogolook及騰訊創業時,挹注關鍵資金的天使投資人李鎮樟驚傳罹患膽管癌末期。由於膽道系統分布在肝臟內,早期罹癌幾乎無症狀,許多人確診時都已經是晚期。據《財訊》報導,李鎮樟是網路界知名的創投灣家,有「天使教父」之稱。他曾先後投資新浪網、蕃薯藤、美國上市公司網上網(AboveNet)、知名視訊壓縮軟體公司DivX等,就連當年騰訊創業時最重要的一筆風險投資,李鎮樟都是背後最重要的功臣。也因屢屢在新創網路企業扮演重要角色,2000年9月李鎮樟獲選為全球100位華人新經濟圈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之一。據了解,李鎮樟年年做健檢,都沒有發現任何罹癌徵兆,卻在年前的年度檢查中發現已是膽管癌末期,醫師更直指從確診起算,超過1年還活著的比例是10%,平均存活時間則是5個月,因此在日前舉辦生前 告別 式。《今周刊》顧問林宏文轉述李鎮樟邀請大家時的話:「他說,如果他是那10%,那就是生命的恩典。如果不是,就趁著身體還行,見見老朋友,聽大家的分享。」當天的生前 告別 式,除了前工研院長史欽泰、教育部次長葉丙成、Gogolook共同創辦人郭建甫等人與會,還有遠從杜拜及天津而來的朋友,為他加油打氣。許多人對於「膽道癌」並不了解,其實以死亡率排序,「肝和肝內膽管癌」已盤據國人十大癌症第2位多年,前環保署長李應元因壺腹癌離世、香港資深藝人沈殿霞罹患膽管癌病逝,這些都屬於膽道癌。醫師提醒,膽道癌一種無聲、危險、默默生長的癌症,包括膽管癌和膽囊癌。每年全台有超過2000人被確診,但6成以上的膽道癌病人發現時卻都已是晚期,無法手術!喝酒、膽結石、膽發炎、肝炎、糖尿病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罹患膽道癌的風險,如果有長期腹痛、噁心、黃疸、發燒等症狀,千萬別以為只是單純的腸胃毛病,建議儘快到醫院檢查。(原文刊載於2023/6/16,更新時間為2024/7/3)
閱讀更多
2024-06-26
詹姆斯.霍利斯
當有人問喬瑟夫‧坎伯,人該如何生活時,他喜歡回答:「跟從你的狂喜(bliss) 。」他瞭解我們用了絕大多數時間在父母與文化的命令之下,在這一路上我們失去了自己最棒的部分。有些人對自戀主義或某種不實際的太空旅行。我知道他指的是靈魂之旅,那裡頭包括了所有的痛苦與犧牲。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於說:「跟從你的激情。」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