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李雅雯(十方)
這是我的故事,或許讓你覺得似曾相識......當我企圖說出這段經歷,我感到一陣抑鬱。我的朋友不知道,我的讀者不知道,我的編輯不知道。16年前,我遭遇一場「家人的金錢勒索」,這是一段非常痛苦、非常糾結的人生經歷。
閱讀更多
2020-04-15
小虎文
「我的老婆過世2年又4個月後,我才接觸到一葉蘭(喪偶協會)。那時候我白天看不出來、到處工作、旅遊,但是晚上一個人開車時,我就會悲從中來。」
閱讀更多
2020-04-11
李佳蓉
從事保險業多年,一路走來,很多客戶都變成了朋友,我也看著他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理論上,當孩子踏出校園、進入社會,父母就可以卸下肩頭重擔,過起輕鬆的人生,然而,成年兒女無法經濟獨立,倚靠父母的收入度日,這樣的「啃老」例子也時有所聞。
閱讀更多
2020-03-06
呂揚
63歲的李心望和59歲的翁素莉結婚已經38年,自從他們在14年前退休後,因為一次「意外」,便以釣魚作為共同嗜好,常常一起遊山玩水,兩人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閱讀更多
2020-03-02
老楊的貓頭鷹
我瞬間覺得,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不是手裡的武器有多先進,不是銀行帳戶裡的餘額有多可觀,不是腦子裡的人生哲理有多深厚,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有多強。這種人厲害的不是引擎,而是剎車;拚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閱讀更多
2020-02-25
今周刊編輯部
目睹生命脆弱激勵守護使命「看見這裡的匱乏,總是想起過去的自己,就覺得我其實是很富足的!」魯瑪夫多次目睹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了父親,只能喝米湯或黃豆水,甚至因營養不足而死亡。孩童生病時,沒有藥品,只能使用刮痧之類的傳統療法,幼小的身軀被刮得全身紅腫,疼痛得哭鬧不停,但母親也只能緊緊抓住他,繼續為他「治病」。「每看到一個羸弱無助的生命,我們的心就彷彿被抽打一下,也再次提醒自己要如《聖經》所說『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守護難民。」
閱讀更多
2020-02-21
呂揚
67歲的林宗聖是個不折不扣登山迷,他寫過暢銷登山書、兩次獲得金鼎獎,更創立在台灣相當有名氣的登山社團「台灣登山研究所」以及「四季溯溪俱樂部」,現在則是社大老師,開設退休旅遊課程。登山資歷50年,台灣登不夠,還與助理兩人在日本自駕遊、四處登山,強調一定要「玩到不能動為止!」
閱讀更多
2020-02-07
謝可慧
一直到今天,我都很少跟人說「我很努力,也很辛苦」這樣的話。不是沒有意義,而是覺得有些矯情。別人說你很好真的重要嗎?重要的,或許是,自始至終自己都一直在成長。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是一切了然於胸,一切都覺得水到渠成而已,包括努力,也包括驕傲生長的自己。
閱讀更多
2020-01-26
Icu醫師陳志金
有人問,我為什麼可以寫出「救不了病人,要救家屬」這樣的文章?我說,這大部分來自於我從小的生活環境與體驗。還有人問,要讓醫師學會「同理」,有什麼辦法?可能要有人用「生命」去教~無論是自己的親人、病人、還是老師~
閱讀更多
26/ 30
第 2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