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鄭廳宜
編按:作者鄭廳宜早年曾在郵局與公股行庫任職,但因為不想只是循著公務體系的 升遷 之路過一生,40歲那年赴日攻讀博士,返台後取得教職。投資近30年,鄭廳宜14年前在賠光2千多萬後悟出一套穩健的投資法,如今可是人人稱羨的身價億元大亨。他在臉書成立的「泰暘投資團隊」,粉絲已超過兩萬五千人,加上先前參加《經濟日報》台股擂台賽連拿三季冠軍,讓鄭廳宜成了近來知名度快速竄高的台股達人。
閱讀更多
2020-12-08
李世強
或許是年輕時受過太多的苦,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後,她還是過著節儉的日子,捨不得吃穿,但卻願意買好一點的東西給身邊的人。
閱讀更多
2020-11-20
陳乃綾
身為子女,家中長輩如果生病了需要有人隨側照顧,很多孝順的晚輩很可能會辭職回家照顧家人。但是,看在諮商心理師的眼裡,這個決定是讓人擔心的,照護路雖漫長,但總有結束的一天,到時能否順利接軌重返原來的人生,的確是個問號。
閱讀更多
2020-11-13
林靜君談心室
有人說,人生注定是一連串失落的過程,這樣的說法也許過於悲觀,但進入中年之後失落情境增加,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閱讀更多
2020-10-28
洪培芸
「我時常懷疑自己,也覺得很自卑。老公選了別人,我怎麼自圓其說?我怎麼相信我的條件比較好,或者還不錯?」先生出軌,被提離婚之後的她,時常用法官的視角檢視自己,評判自己。她相信事出必有因,凡事必然符合邏輯:伴侶偷吃一定是自己有問題,若不是出在外貌,就是出在個性。她深信外貌可以整形,個性可以調整與學習。
閱讀更多
2020-10-07
黃亞琪
選擇讓歲月成為一個數字,還是無限延伸的可能性 ,操之在己。從外商保險公司台籍總經理到自行創業的廖學茂,他的答案是後者。他怎麼辦到的?
閱讀更多
2020-09-15
今周刊
我鼓勵各位展開「大人的周末創業」。以下有一部分是專門提供給大人的建議,與一般周末創業的建議不同,敬請留意。
閱讀更多
2020-09-03
凱特王
寫原生家庭這個主題時,我本來打算無論如何結論都要正能量。幾經思考,覺得正能量太假了,於是想著:「有沒有一種態度是既喪又暖的?」畢竟,這主題無論如何都眾口難平,也是很多人童年甚至是成人之後,好了又復疼的瘡疤。
閱讀更多
2020-08-06
今周刊編輯團隊
2018年初,為了照顧高齡94歲的父親,儘管家中已有多位護理師、外傭,花旗(台灣)銀行前董事長管國霖,在眾人喟嘆聲中離開花旗,扛起陪伴責任。「只要在兩岸三地,不管會議多晚結束,我一定是當天回台北。」7年來,照料父親點點滴滴的時光,就像午後陽光,閃閃發亮地溫暖著他。
閱讀更多
2020-06-20
保坂隆
我超過55歲之後,向服務的大學附設醫院提出辭呈。那家醫院給了我「教授」的頭銜,以受雇的醫師而言,是讓我順利 升遷 ;若要抱怨的話,也可說是站在一個被懲罰般的立場,但我仍十分感謝院方的照顧。
閱讀更多
6/ 9
第 6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