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彭蕙珍
作家韓良憶的父母和姐姐,在這10多年來相繼離世,讓她感覺到生命無常。荷蘭籍先生又年長她10歲,兩人沒有小孩,她坦言:「我勢必要面對一個人的老後。」於是,她結交年輕的朋友、尋覓未來居住的養老院、寫好遺囑,她強調:「我不要拖累別人。」
閱讀更多
2020-10-05
林芷揚
20210623編按:慈濟基金會在週三(6/23)出手,申請購買BNT德國原廠500萬劑疫苗,由執行長顏博文將文件親送至衛福部食藥署,完成送件程序。 顏博文說,慈濟陸續與主動或被動有意願提供疫苗者洽談,申購疫苗一切依照政府相關規定辦理,採購是在與時間賽跑,期待盡快獲准購入,以協助政府和民眾脫離疫情的陰霾。4年前顏博文卸下聯華電子執行長一職,接任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後,全心投入基金會運作,顏博文說,他每天4點起床、7點開會,整日行程滿檔,沒有假日。2020年專訪顏博文時,他提到研讀佛學多年,特別喜歡《金剛經》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執著在「我」,為何會進入慈濟,來看看他怎麼說。
閱讀更多
2020-09-30
李維文
「斷捨離」能否生效,取決於是否立刻開始行動,如從刪掉第一個不再有交集的聯絡人開始。
閱讀更多
2020-09-22
田中千繪
你有沒有聽過「毒母」?我是這幾年才知道原來有這樣的單字,應該算是新的名詞吧?我們的語言隨著時代的變化就會出現新的字詞,也會反應當時的社會流行和現象,知道原來有了「毒母」這個新的字詞時,我感到無比心安。你和母親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像朋友還是像閨蜜?還是像敵人?還是……?我發現和母親之間有一些問題的存在,不過是才幾年前的事情。
閱讀更多
2020-09-02
律師娘講悄悄話
每天,粉專的後台,都有好多女生私訊我,婚姻走不下去了,該怎麼辦?我還可以做些什麼?該不該離婚?這讓結婚十幾年的我開始反思,進入婚姻之後,最需要的是什麼?
閱讀更多
2020-08-31
魏惠娟, 王梅
歐盟針對全球性的人口老化,於二○○六年提出「活得愈久,做得愈久」的政策主張,鼓勵大家繼續工作。身處百年人生的長壽社會裡,首先要讓「退休」的概念「退休」,「退休」只是離開一份工作,而不是退出人生舞臺,從一份工作退休,是為了完成另一個自我實現。
閱讀更多
2020-08-25
高原
人們普遍討厭保守和偏執的人,和他們成為朋友非常痛苦,就像韋恩對賈伯斯的批判:「他是天才,但不是讓人舒適的朋友。」所以,我們要保證自己和朋友的 價值觀 匹配,大家的思維模式是近似的,互相不存在重大的思想、政治和價值取向的分歧。在雙方的相處中,就容易獲得親密、同時舒適的狀態。
閱讀更多
2020-08-19
邱天助
1918年出生的日本女性吉澤久子,在六十五歲時,當丈夫過世後想到往後將孤零零的一個人生活,真的會寂寞又難過。但既然日子會繼續過下去,就必須想辦法讓生活過得充實一點,還是要一直回憶過去而唉聲嘆氣之間做個選擇,才能去面對未來。
閱讀更多
2020-08-17
今周特刊
人生旅程總有數不盡的岔路,科系、謀職、婚姻、生兒育女⋯⋯各自通往截然不同的風景。為了不後悔、不遺憾,我們總會預先準備,並在反覆思考後謹慎做出決定。面對生命最後一個岔路,豈能不做好準備?讓我們一起打開善終的四個錦囊,為人生留下最美的身影,也為家人留下愛的禮物。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