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長新冠!疫後憂鬱及焦慮症增3成,染疫2年後腦霧、失智風險仍高…精神科醫:「這樣做」是最好良方

不只長新冠!疫後憂鬱及焦慮症增3成,染疫2年後腦霧、失智風險仍高…精神科醫:「這樣做」是最好良方

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人們的生活有了劇烈的改變,不僅如此,疫情對於群體的身體或生理健康也帶來巨大影響。

 

在診間裡,或是親朋好友中,都不難捕捉到在不同階段人們對於疫情產生的心理反應。從疫情初期的擔心、焦慮,到確診人數劇增進入三級警戒,各種隔離措施、限制活動所帶來的煩悶憂鬱。脆弱族群,像是老人家、或本來就有重大精神疾病的患者,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的規律,更是中斷了能維持功能的社交活動與復健活動。

 

而到了omicron變異株流行,身旁親朋好友大多都有感染確診的經驗,疲累、或感受到所謂「腦霧」的狀況,也時有所聞。然而這只是暫時的現象,抑或可能是更慢性的一種情形,也帶來了心理上的負擔。

 

疫情使憂鬱焦慮盛行率增3成

 

天然或人為的災難發生之後,會對群體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響,發生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就是目睹或經歷可能危及生命的創傷事件,所產生一連串身體及精神上的壓力症狀。

 

新冠疫情嚴格說來並不符合所謂「創傷」的定義,因此造成的心理症狀是以憂鬱、焦慮為主,可能是因為疫情本身相關的壓力,如擔心確診、重症;或是像醫護人員,面對防護設備不足、大量病患等壓力,產生的焦慮憂慮等反應。此外,因為控制疫情而進行封城、大規模隔離檢疫等措施,也會造成許多心理負擔。

 

根據一項統計全球204個國家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在疫情發生後,憂鬱症及焦慮症的盛行率增加了近3成,可見疫情確實對群眾的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

 

澳洲研究封城生活:家有幼童媽最崩潰

 

澳洲的一個研究,則利用不同地區有不等程度的限制措施,來檢視封城對於民眾心理健康的影響。在2020年7~10月間,因為疫情再度升溫,維多利亞省宣布封城,但在其他省份並未實施封城措施。

 

而在同時間,恰巧也是澳洲一個國家級長期家戶調查研究進行第20次的資料收集,因此利用過往家戶調查的資料,以及在封城期間所收集的資料,可以對照比較有封城措施的維多利亞省與其他省份,在封城措施實施與否之下,民眾的心理健康的變化。

 

結果發現,維多利亞省的民眾相較其他地區,在封城措施實行後,整體精神健康有微幅但顯著的下降,尤其是家中有幼兒的20至50歲女性,心理健康下降最為顯著。

 

這個結果應該讓許多家有幼兒的媽媽心有戚戚焉,尤其在三級警戒那段時間,幼兒園、小學停課,孩子在家線上上課,媽媽不但要張羅三餐、監督孩子線上上課情形,有的媽媽還同時在家線上工作、開會,幾乎沒有能喘口氣的時間,身心俱疲到幾近崩潰。

 

憂染疫腦霧、失智?調整心態是最佳處方

 

最近一個大型研究,整合了各國的電子病歷資料,收集了100多萬新冠肺炎感染者的資料,並且與另外100多萬非新冠肺炎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比較,試圖了解感染新冠肺炎是不是真的會對神經或精神系統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在短期(6個月內)罹患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的風險雖會增加,但長期風險就因病而異。焦慮症與憂鬱症在1~2個月後,罹病風險就與對照組一樣,但「腦霧」(思考變慢或反應變得遲鈍)、失智症以及精神病疾患,在追蹤兩年後,患病風險依然高於對照組。

 

換言之,憂鬱與焦慮是在感染後短期會出現且好轉的短暫現象,而腦霧、失智或精神病症狀,可能會延遲發生並且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像是失智症這樣逐漸發生退化的疾病,也有可能是因為在感染新冠肺炎前已經有退化症狀,但因為感染才去就醫而被診斷有失智症,並不能直接推論就是新冠肺炎感染所造成。

 

面對這樣的研究報告也不需過度恐慌,對抗新冠疫情已轉為與疫情共存的態度,讓生活逐漸回到常軌,重拾活躍的生活及各項活動,才是維護心理健康的不二法門。

 

參考資料

1. OVID-19 Mental Disorders Collaborators. 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Lancet 2021; 398: 1700–12

 

2. Butterworth P, Schurer S, Trinh TA, Vera-Toscano E, Wooden M. Effect of lockdown on mental health in Australia: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analysing a longitudinal probability sample surve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2 May;7(5):e427-e436.

 

3. Taquet M, Sillett R, Zhu L, Mendel J, Camplisson I, Dercon Q, Harrison PJ.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risk trajectories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an analysis of 2-yea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including 1 284 437 patients. Lancet Psychiatry. 2022 Oct;9(10):815-827.

 

 

座位有限,立即報名!【擁抱熟齡 幸福必修學分】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 10月25日邀您解鎖健康、精采的人生!https://supr.link/J9uY0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座位有限,立即報名!【擁抱熟齡 幸福必修學分】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 10月25日邀您解鎖健康、精采的人生!https://supr.link/J9uY0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