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中,賈伯斯就是蘋果的代名詞,蘋果就是賈伯斯的化身。如果你認真解讀,並且研究過擁有賈伯斯靈魂的蘋果,便會明白─蘋果的核心不是「創新」,而是「專注」,至於最後得到的創新,只是專注到人跡罕至的地步。
專注是一種特質,但在賈伯斯看來,它還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心態。「決定不做什麼和決定做什麼同樣重要,」賈伯斯這樣說,「對公司來說是這樣,對產品來說也是這樣。」當賈伯斯不想被他認為不重要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時,他會完全忽略它們,就好像這些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在賈伯斯病重期間,他曾會晤谷歌創始人賴利.佩吉。在言談中,賈伯斯非常直接地告訴賴利.佩吉:「現在谷歌發展的面向太廣了,到處都是,應該只專注於5個重要的目標,把其他的專案都扔掉,否則它們容易扯後腿,把谷歌變成微軟。」
賈伯斯說:「擁有專注力將改變你的人生。專注意味著要對上百個好點子說NO,因為我們要仔細挑選。這就是我的祕訣─專注和簡單。簡單比複雜更難:你必須費盡心思,讓你的思想更單純,讓你的產品更簡單。這麼做最後會很有價值,因為一旦實現了目標,你就可以撼動大山。」
1.砍掉不重要的目標,留下最重要的
很多年輕人剛入職場時,心中充滿遠大的抱負,條列許多目標。可是過不了多少時日,就在現實工作的打擊下,變得疲於應付,甘於平庸。事實上,目標不明確、不單一,就很難實現。
法國作家莫泊桑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超凡的文學才能,他的舅父帶他去拜訪福樓拜,想請福樓拜擔任莫泊桑的文學導師。但莫泊桑年輕氣盛,見了福樓拜之後竟然問:「你究竟會些什麼?」
福樓拜沒有回答,而是反問莫泊桑:「你會些什麼?」
莫泊桑得意地說:「我什麼都會,只要你知道的,我都會。」
福樓拜很平和地說:「那好,請先告訴我你每天的學習情況。」
莫泊桑非常有自信地說:「我每天上午用兩個小時來讀書寫作,用兩個小時來彈鋼琴;下午用一個小時向鄰居學習修理汽車,用三個小時來練習踢足球;晚上,我會去燒烤店學習怎樣製作燒鵝;星期天則去鄉下種菜。」
說完後,莫泊桑得意地反問:「福樓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況是怎樣的呢?」
福樓拜笑了笑說:「我每天上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下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晚上,我還會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
莫泊桑不解地問:「你只會寫作,不會別的嗎?」
福樓拜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問:「你究竟有什麼特長,比如,哪方面的事情做得特別好?」
這下莫泊桑回答不出來,於是問福樓拜:「那麼您的特長又是什麼呢?」
福樓拜自信滿滿地說:「寫作。」
透過這段對話,福樓拜讓莫泊桑認識到專注的重要性。
做得多、會的多,並不值得驕傲,有自己最具競爭力的特長和優勢,才值得大聲說話。
把你那些不重要的目標砍掉吧,留下最重要的即可,或許它與你的興趣有關,或與你的特長有關,或與你的專業有關。
2.將有限的精力聚焦於最重要的目標
陽光普照的戶外,如果你用一面凸透鏡將陽光聚焦起來,照在一張紙上,不用多久時間,那張紙就會燃燒起來。為什麼?因為凸透鏡能聚光、聚熱,最終光和熱轉化為熾熱的能量,變成了一團火。成功不就是這樣嗎?需要聚焦,也需要專注。
繼續回到莫泊桑身上,他拜福樓拜為文學導師之後,一開始並沒有得到福樓拜的指導,教他如何寫作,而是讓他去大街上觀察來來往往的馬車,和駕車的車夫。
福樓拜請莫泊桑選擇其中一位作為目標,每天盯著他觀察。並說:「如果有一天,你能把這個車夫描述得和其他車夫不一樣,那你的寫作就過關了。」
將有限的精力聚焦到最重要的目標上,一遍一遍地重複。如果你願意這麼做,堅持這麼做,也許你就是下一個莫泊桑。
3.保持耐心,因為專注的效果最初並不明顯
過早放棄的浮躁心態,是專注的大敵。
一位著名的成功大師,被邀請到一個會場演講,主題是「我的成功祕訣」。當布幕徐徐拉開時,舞台正中央懸掛著一個巨大的鐵球。
大師對觀眾說:「請兩位身強力壯的男士上來,用大鐵錘敲打鐵球,直到它擺盪起來。」很快地,就有兩名年輕人自告奮勇,衝上舞台,拿起鐵錘就打。可是一聲震耳的巨響過後,鐵球紋風不動,繼續敲打,依然穩若泰山,因為鐵球實在太大了。台下的人喊聲不斷,兩個年輕人敲了幾下,就累得沒力氣了。
這時大師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錘子,對著鐵球敲打起來,一下、兩下,他敲得很有節奏,很有耐心,也很漫不經心。
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會場開始騷動不安,有的人竊竊私語、有的人忍不住叫罵,甚至憤而離去。突然,前排的觀眾尖叫道:「鐵球動了。」剎那間,眾人的目光聚集了過來,果然,鐵球在慢慢地晃動。大師繼續敲打,鐵球越晃越快,越盪越高。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會產生累積效應。每一次小錘敲打,都是一點能量,能量集聚得多,就會產生撼動天地的力量。
專注力訓練:格舒爾特表
在一張有25 個小方塊的表格中,將1 ∼ 25 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如圖),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 依次找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
正常成年人完成的速度,在15 ∼ 25 秒之間,而未成年人在35 ∼ 50 秒之間。你會是多少呢?
(本文摘自《累死你的不是工作,是工作方法:讓GOOGLE、麥肯錫、高盛、哈佛菁英一生受用的46個最強工作術!》,幸福文化出版,李文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