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完美的鍋子
研究環境醫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職業病」,就是對於和自己研究相關的事物特別龜毛,碰到NG的狀況就警鈴大響。例如我的好朋友蘇大成醫師,就特別在意塑膠製品,每次跟他開會,要是點心茶水裝在塑膠容器裡,他就會忍不住碎碎念。
我自己看待吃的喝的,是沒有那麼嚴格,不過,身為研究全氟碳化物的科學家,家裡的衣服和鍋子,就是我的守備範圍。
有一年冬天,太太興沖沖買了件新外套給我,說是防風防水的新科技材質,特別適合濕冷氣候。我拿來一看,腦袋裡警鈴就響了,連忙跟太太說不行不行,這件衣服一定要退貨。太太好意被潑冷水,當然不高興,但我堅持退貨,她也只好摸摸鼻子去退。
至於家裡的鍋子,大大小小全都是不鏽鋼鍋,沒有不沾鍋,還好太太對鍋子沒有意見,畢竟是我這個煮夫比較常燒菜。
我對這些衣服鍋子材質中的全氟碳化物特別警覺,因為長期研究的科學證據使我深深知道,它們其實並不完美。
但不了解的人們總在享受、依賴它們許多年之後,才能略為窺探潛在的危害。
全氟碳化物 毒你幾年也不消失
簡單說,全氟碳化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跟塑化劑一樣,都是環境荷爾蒙,也就是一種人工的雌激素,但全氟碳化物在人體內的「保存期限」卻遠比塑化劑長得多。
半導體和光電產業清洗電子零件或晶圓表面,就是用全氟碳化物,除了科技業大量用,全氟碳化物家族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也很常見。PFOS用於防水透氣布料,在水中可存在41年,在人體可存在5.4年;PFOA在水中可存在92年以上,在人體是3.8年。
保存期限這麼長,是非常嚴重的。當全氟碳化物隨科技廢液進入河川,污染好幾個世代的水中生物,在魚肉、魚肝裡,已經比水中濃度還要濃縮十倍到百倍,最終累積於食物鏈末端的人體內。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客雅溪的魚類,還有市場裡的常見肉蛋等動物性食品,全部都偵測得到。
除了食物,防水透氣布料和不沾鍋表面,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脫落一些全氟碳化物分子,它們散到空氣中、附著在手上和食物上,然後透過呼吸和飲食進入身體、蓄積在肝和腎,同時也一直在血液中流動,循環全身。
日本北海道學者甚至在海豹身上都發現全氟碳化物。有趣的是,雄海豹年紀越大,肝臟內的全氟碳化物蓄積越多,但雌海豹生育次數越多,蓄積越少。因為這種會蓄積於人體的環境毒物,都會在懷孕期間大量釋出,跟著養分一起被代謝出來,影響到胎兒。
與心血管慢性病、癌症、不孕、過敏有關
基於全氟碳化物的這些特性,我非常想知道,它長期對於成人、小孩的健康有什麼影響。經過多年本土研究和跨國學術交流,我想先談談那些研究證實、已知的影響。
為了調查杜邦公司長期排放全氟辛酸(PFOA)污染飲用水的影響,美國科學團隊花了8年時間,分析6萬人血液,做出全世界最完整的調查報告,結論證實PFOA至少和6種疾病有關,包括高膽固醇、潰瘍性結腸炎、甲狀腺功能異常、腎臟癌、睪丸癌、妊娠高血壓。
我和蘇大成醫師的研究也發現,在青少年和30歲以下成年人的身上,血液中PFOS濃度越高,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就越厚,也就是說,他們得到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都提高了;而對50歲左右的成年人來說,PFOS濃度增加一倍,糖尿病風險增加2.39倍。
除了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還會導致不孕、增加懷孕期間風險。丹麥團隊是不孕研究的領航者,他們發現,全氟碳化物會使男性精子數量下降,而且不分男女,受孕機率都會降低。
新加坡近年發現孕期糖尿病的盛行率增加,這些患病的產婦卻沒有什麼已知的危險因子,也有研究認為與全氟碳化物相關。
全氟碳化物既會在懷孕時大量釋出,對兒童的影響也是很顯著的。我分析400多位臺灣小朋友的臍帶血,以臍帶血濃度代表他們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暴露到的量,發現高達98.9%有PFOS、82.9%有PFOA,而且平均濃度不算低,和韓國、美國、加拿大不相上下。
長期追蹤這些孩子長大,則發現全氟碳化物在懷孕期的影響深遠,臍帶血PFOS濃度越高,孩子越容易早產、出生體重較輕、頭圍較小,孩子2歲時的動作發展比較差,而且更容易有過敏體質,還會加重氣喘的症狀。
全氟碳化物在人體存留時間長,影響族群又廣,我認為,全氟碳化物很可能是沒有所謂「安全暴露量」的,應該盡可能讓暴露量越低越好。
該怎麼減量呢?我建議可以從生活用品著手,盡量選用不含全氟碳化物的產品,例如選用普通布料的外套、不銹鋼鍋。
如果還是有需要用到全氟碳化物製品,那就記得,不沾鍋烹調溫度不能超過230度,摸過那些外套之後,要洗手才能吃東西。最後,防水透氣外套和不沾鍋只要表面出現磨損,就不要再用了。
不過,就算把所有全氟碳化物的製品都排除掉,除非吃全素,自然界現存的全氟碳化物還是會透過動物食品累積在人身上。我特別擔心的是,全球電子產業現在集中在東亞,商品出口了,污染卻留下來,與當地人長久為伍。
為了深入了解亞洲兒童面臨的健康風險,我目前帶領著13個亞洲國家跨國研究團隊,要長期追蹤上萬名兒童,希望能提出更多有力量的證據。
作者簡介_陳保中
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臺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所長
臺大醫學院環境暨職業醫學科主任
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
本文摘自天下生活出版《毒懂你的生活:環境醫學專家陳保中教你減塑、防空污、安全住,打造不受污染的健康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