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一個人,就是他反抗你的開始
從理智的角度看,她確實在走一條最優的人生道路,以爸爸的能力和資源,她走的每一步幾乎無可挑剔。可不知道為什麼,她的內心總湧起一股反抗的力量,其實她並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於是,「闖一個禍讓這部大戲結束」的念頭在她的心底變得越來越強烈。
也許你會經常聽到有人對你說「這是為你好」,他們可能是父母、爺爺奶奶、老師或者那些「經驗老到」的人,他們以「這是為你好」為由,安排著你的生活,導演著你的人生。但這真的是「為你好」嗎?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肯定熟悉,但大禹父親治水的故事卻不是每個人都知曉。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水災氾濫,莊稼被淹,房子被毀,老百姓深受其害。大禹的父親鯀一心想治理好水患,但是花了九年時間也沒有治理好,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
結果洪水沖垮了堤壩,淹死了更多人,造成了更大的損失。舜接替堯當部落首領後,發現鯀治水不當,便殺了鯀,讓鯀的兒子禹接著去治水,這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禹改變了父親鯀的治水方法,他開渠引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農田,化害為利。結果我們都知道,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並因此受到百姓愛戴,繼承舜的位子,成為首領。
同樣是治水,不同的方法,完全不同的結局。治水如此,「治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鯀治水的方法其實是一種控制。什麼是控制?為了安全或其他目的,透過人為的力量讓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就是「控制」。比如鯀,他想控制洪水保一方百姓平安。
但是,控制一定會帶來反彈──當這兩種力量對抗時,不僅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而且萬一有一方失敗,就會帶來更大的災難。鯀的例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人對物是控制,人對人就是操控。「操控」就是違背他人的意願,強行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可是,控制一個人就是他反抗你的開始,而且會帶來反彈。
比如上面說的那個案主,她之所以一直想闖禍,是因為她過往的人生一直被父親操控著,在她乖順聽話的外表下壓抑著一股反抗的力量。
只是,這股力量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突破控制。我們可以想見,一旦這股力量衝破父親的操控,這個表面光鮮的家庭就岌岌可危了。乖孩子內心那股反抗的力量一旦爆發,破壞力絕對讓你難以想像,因為作用力越大,反彈就越大。
「安全感」是內心平和、放鬆、穩定、自由的感覺
操控一個人的代價如此之大,可為什麼我們還那麼喜歡去操控別人呢?特別是父母對孩子。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為什麼偏偏喜歡以愛為名,對孩子行操控之實呢?操控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操控的背後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要,是指人們從恐懼與焦慮中解脫出來後,內心那種平和、放鬆、穩定、自由的感覺。它是對可能出現的、關於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面對事情時的有力、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當一個人安全感匱乏時,為了增加自己的確定感和可控感,他就會不自覺地操控身邊的人,特別是那些弱小者,讓別人按照他的意願去做事,甚至是過一生。他以為這樣是「為你好」,其實,他只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掌控感和確定感,讓自己感覺更安全而已。
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時,他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不斷提升生活中可控的部分,也有能力去因應生活中不可控的未知,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做好自己的事情。
他也無須藉由操控別人來確定自己是安全的,這樣,在他身邊生活的人才能夠真正活出自己,享受自由愜意的人生,否則,只會成為操控者的傀儡。
所以,一個人是否擁有足夠的安全感,直接決定了他身邊人的生活品質。
安全感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精神分析流派認為,安全感與一個人童年的成長狀況有關。一個人在成長早期如果能夠獲得父母或其他重要看護人很好的照顧,他就會感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反之,就會缺乏安全感。
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和人生路,不要去操控他的人生
既然安全感這麼重要,那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感呢?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找心理師或走進課堂,來療癒自己內在的匱乏。
第二個辦法來自心理學的著名實驗──「毒蜘蛛實驗」。研究發現,多數人面對毒蜘蛛時,內心會充滿恐懼。但是當這個人說出「我很害怕」的時候,他心中的恐懼就會大幅度減少。所以,說出自己的擔心,恐懼感就會減弱。
比如,那些總想操控自己孩子的家長,如果他能夠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擔心:「孩子,我擔心你自己不會填志願,選錯了系,以後找不到好工作。」「孩子,我對你的未來有一點擔心。」……當他能坦露這份擔心時,就能減少自己的不安全感,從而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自由。
第三個辦法來自大禹治水的啟發。前面我們說過,鯀治水用的方法是修築堤壩,是「堵」;而大禹用的是疏導的方法,是「引」。雖然父子倆面對的都是洪水,是同一股力量,但因為使用的方法迥異,得到的結果也完全不同。
不安全感跟洪水一樣,都是一股力量,如果壓抑它、控制它,當力量變得強大了,就總會有控制不了的那一天。與其控制,不如像大禹那樣引導,讓這股力量變成激發我們成長的動力。
人之所以會感到不安全,是因為自己太過弱小;如果自己變得強大了,自然就感到安全了。同樣是恐懼,它可以成為操控別人的原因,也可以成為讓自己變強的力量。
我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但光有善良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方法。當我們都以「我是為你好」為理由,去操控別人的生活時,善良就會成為傷害他人的理由。我們要從操控這種行為背後看到自己安全感的缺失,並承認、接納這個事實,這樣,你身邊人的日子才能好過一點。
也許你會說:難道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我不應該給他一些引導和控制嗎?我並不是要求家長們放任自己的孩子。對那些真的會危及人身安全的狀況,我們還是要去控制,需要幫助孩子學會規避。
只是大多數時候,人們的操控並不在這樣的範疇裡。而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和人生路要走,企圖控制孩子,讓他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樣去成長,很有可能會犧牲掉孩子的人生。你可以給予建議,但不能一味控制,要懂得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允許孩子──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
但願更多人能意識到這一點,也希望每一個面臨人生選擇的孩子都能夠自主地進行選擇,開啟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本文摘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寶瓶出版,黃啟團著)